妻子細心照料王治祥。王蘭芳 攝
實在無法到校時王老師就躺在炕上給學生上課。
王老師無法行走時靠毛驢接送。
學生送王老師回家。
26年來,病魔一次又一次折磨和摧殘著他瘦弱的身體,但他始終站立在三尺講臺;毛驢背上、輪椅上,炕頭上,都留下他潛心教學的身影。最終,他因身體不堪重負而累倒在自己熱愛的講臺上……他就是秦安縣王甫學區周岔小學教師王治祥。
放棄留校奔赴山區任教
秦安縣王甫學區周岔小學教師王治祥是上世紀80年代的師范畢業生。
7月23日,記者來到周岔村采訪,“我在這村里活了大半生了,雖說不識幾個字,可好人、壞人還能分得清,王老師是我見過的最為出色的老師。”一名正在干農活的村民說。
1980年7月,王治祥畢業于禮縣師范學校,當年他放棄留校機會毅然選擇回到邊遠偏僻的家鄉——秦安郭集中學任教。當時,他帶初三年級兩個班的語文和小學四年級的數學,周課時18節。1982年,由于成績突出,他擔任了語文教研組長和學校總務主任,后又擔任教導主任。然而,正當他對工作充滿信心時,疾病不知不覺向他襲來。起初各關節游走性疼痛,他憑借年輕力壯沒當回事,痛得難受時吃幾片止痛藥,仍然一瘸一跛地堅持上課。
1984年春,王老師的病情嚴重起來。四肢關節腫脹,眼看不能走路了,他才不得不住進縣醫院,被確診為類風濕病。在醫院剛住了一段時間,他就呆不下去了,求醫生快些治好他,因為學校里還有一百多學生等著他上課呢。但醫生的話就像晴天霹靂:“不可能的,你這病又叫不死的癌癥。”聽到這話,他幾乎暈過去,感覺自己像是被判了無期徒刑。躺在病床上的那些日子,他想了很多。難道就任由老天爺剝奪了自己上講臺的權利嗎?他決定死也要死在講臺上!
第二天,王老師不聽醫生的勸告便出院重回課堂。
在郭集中學的18年里,他深受師生愛戴,無論教學水平還是為人處事,無不為師生夸贊。1997年,他的班里40多名學生中有15名考上大學,其中還有一位考上了清華大學。
1997年7月,由于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鄉教委便照顧他到離家較近的王甫鄉周岔小學任教。
“輪椅教師”身影勝過美景
“在郭集中學任教的后幾年,王老師自己已很難行走,每年的寒暑期放假,他只能被家人用架子車或毛驢接送回家。”7月23日,記者采訪時,村民們說。
調至周岔小學后,他的家離學校不到500米,因腿痛氣短,行走困難,縣殘聯便給他捐贈了輪椅。
從那時起的十幾年中,每天天剛蒙蒙亮,在這個小山村通往學校的小路上,就會出現一位骨瘦如柴、懷揣教科書和作業本的中年男教師,坐在一輛輪椅上,在晨曦里緩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個已深深定格在村民腦海中的畫面,似乎在村民眼里勝過一切美景,村民親切地把坐輪椅的王老師稱為“輪椅教師”。
有時候放學后,王老師坐在輪椅上,學生則在輪椅的前面綁根繩子,兩名學生在前面拉,后面的學生往前推,看到師生關系如此融洽,家長們感到十分欣慰。言談中,周岔村村民對王治祥老師充滿感激。
遇到天陰下雨,由于坐輪椅在泥水里行動不便,王治祥就拄著拐杖,由妻子攙扶著去學校。實在無法到校時,妻子就把學生帶到家里,王老師躺在炕頭上給娃娃上課。久而久之,學生把他的家當成了學校。
26載斗病魔執教癡心未改
7月24日晚,王治祥的妻子盧鎖巧在西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1984年被診斷為類風濕病起,他這26年來常常是這病沒治好,那病又來了。”由于帶病拼命工作,王治祥患上了嚴重的化膿性胸膜炎。1988年六一那天,因胸痛劇烈,他休克在課堂上。送到醫院時,膿水已填滿了整個左胸,致使左肺不能擴張,心臟左移。這場大病后,他的體質更差了。
“他衣兜里經常裝著應急藥品,遇到犯病時就服藥繼續講課。遇到咳血時,他就背著學生偷偷把血吐進塑料袋里,下課后扔進廁所。”回憶起王治祥工作中感人的情節,王甫學區校長劉長世哽咽了。
過了不久,本就一身病的王治祥又不幸患上了支氣管擴張病。即使這樣,由于癡愛教學工作,他從未缺過一節課。他所帶的班,由于班風正、學風濃,曾多次受到表彰獎勵。
無情的病魔,加上長年的勞累,使王治祥的體質越來越差,上級領導和同事多次勸他病休, 但他舍不得離開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可愛的孩子們,忍痛堅持教學。
2002年3月的一天,由于他沒有到校,學校領導和幾個學生便去看他,一進門便大吃一驚,因為他的床下放著半盆鮮血,他的家人嚇得不知所措,大家把他送進醫院治療,本應休假的他出院不久,又走進了教室。
2008年11月,當他正在給學生上課時,又一次出現了嚴重的咳血,同事們當即把他送到天水市第一醫院,被診斷出患了腎盂癌、尿毒癥、內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糖尿病等病。這次治病,讓他告別了一直難以割舍的講臺。
重病纏身仍念念不忘學生
7月24日晚9時許,記者跟隨秦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尚平一行,來到西安市王治祥女兒家時發現,這位與病魔抗爭了26年的中年男子骨瘦如柴,面色蠟黃地蜷縮在床上。
據了解,王治祥老師因病重不得不轉到西安西京醫院治療,在那里醫生為王治祥做了手術。之后,王治祥又進入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進行透析治療。出院后,又住在離醫院不遠的女兒家中,以方便隨時去醫院透析。雖然百病纏身,但王治祥感覺體力和精神狀況稍微好點后,就又開始學習,鉆研教學知識。每當從電視上看到有關教學的場景,他就想起他的學生們……但是,他的身體已不聽使喚。因為,不打胰島素他就無法吃飯;每隔一段時間,他必須去醫院做透析治療……
與病魔抗爭了26年,由于醫藥費花銷太大,王治祥家目前已陷入債臺高筑的窘境。
看到被病魔折磨得日漸消瘦的爸爸,女兒王亮亮非常難過。7月24日晚,扶爸爸坐起身后,她對記者說:“近兩年來,爸爸一直在我家住著,如果不是親眼目睹的話,真的很難想象如此一位重病纏身的人,不擔心自己的病情反而天天念叨著他的學生,作為女兒我為有這樣一位堅強的父親而感到自豪!”
據了解,王治祥的工資是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目前一個月2000多元。這筆錢如果用于日常開銷,對一個家庭足夠了,但對王治祥的治療費來說,則是杯水車薪。
“家里除了幾間土坯房外,再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了!截止目前,家里為了給他治病已負債近10萬元。”盧鎖巧對記者說。
一位普通的鄉村教師,癡愛三尺講臺竟到如此忘我的地步,30年來,除了接來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學生外,他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幸福卻少之又少。
王治祥的兒子王少杰今年28歲了,大學畢業后在西安打工。“自打我記事起,爸爸似乎每天都吃藥,說起這些感覺雖說有些辛酸,但爸爸認真工作的態度和戰勝病魔的勇氣,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現在我長大成人了,在沒有替家里還清欠賬之前,我不會結婚。”王少杰語氣堅定地對記者說。
王治祥與病魔搏斗、執著教學,由于事跡突出,近日,他被縣上評為秦安縣“首屆道德模范”。頒獎現場,由于他正外出就醫而缺席,但當主持人讀到:“山村的早晨,空氣清新。每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就有一位身體骨瘦如柴的中年男人,懷揣教科書和作業本,坐著一輛輪椅在晨曦里緩行,他就是與病魔抗爭,執著山村教育的王治祥”時,臺下掌聲雷動,久久不息。
看到李尚平部長一行來看望他,并獲悉自己被評為秦安縣“首屆道德模范”時,王治祥老師非常激動。他說:“作為一名老師,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是應該的。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工作,沒想到黨和政府卻給了我這么大的榮譽,真是太讓我感動了。無以為報,我盼望能早點養好病,去學校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棟梁之才。”
現在,所有學生和村民正渴盼王老師,再次戰勝病魔,早日歸來!
本報記者王蘭芳
本版圖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
秦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尚平
專程趕赴西安慰問全縣首屆道德模范王治祥老師

7月24日下午,受縣委書記徐健和縣長王東紅的委托,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尚平帶領王鋪鄉和縣教體局負責人專程趕赴陜西省西安市,看望慰問罹患重病的全縣首屆道德模范、王鋪鄉周岔小學教師王治祥。
25日上午,李尚平等來到了王治祥女兒王亮潔的家里,為他送去了鮮花、4箱果品和乳品,并把4000元慰問金接到了他的手中。

王治祥于1980年7月畢業于原天水地區禮縣師范,當年放棄留校的機會,于9月來到郭集中學任教。由于當時的住宿條件極差,引起了各關節游走性疼痛,并導致四肢關節腫脹變形。此后十幾年間,他的病情一直不斷加重,身患內風濕、胸膜炎、支氣管擴張和糖尿病等多種玩疾,但他還是忍痛堅持給學生上課。2008年11月,他又被檢查確診患有右腎盂癌,在西安工作的女兒和女婿就把他接到西京醫院做了腎切除手術。現在病情雖然有所好轉,但每月還得做一次透析,雙腳也無法走路,只能由家人來照料。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尚平說:“咱們縣上這次從五個層面對道德模范進行了評選,你被評選道德模范。縣委書記徐健、縣長王東紅及全縣社會各界都看了你的事跡,非常感人。頒獎典禮你沒有能參加,縣上領導特意囑咐我們來看望您,以表示縣委縣政府對您及教育工作者的關心和支持。”

雖然他現在身體很虛弱,行動也極為不便,但在他的心里,卻時時刻刻惦記著他的學生。他還想著要早日回到學校去給學生們上課,讓每一個學生的功能不能落下。
王治祥老師激動地說,他希望身體能夠早日恢復,回到學校里去,回到學生們中間去,因為只有和學生們在一起的時候,他一天的生活才覺得快樂和充實些。
在看望慰問過程中,李尚平要求王鋪鄉和縣教體局要關心支持他的工作和生活,盡一切努力幫助他解決生活和工作上存在的困難。同時要大力宣傳和弘揚他無私奉獻、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努力營造和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為全縣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