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9月27日,秦安縣召開全縣梯田建設現場會,縣委書記徐健,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東紅,縣委副書記程江芬,副縣長王金珍及縣農業辦、發改局、財政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國土資源局、水務局、扶貧辦、林業局、農業局、交通局、水保局等11個單位的負責人,王尹鄉、云山鄉、王鋪鄉、興豐鄉、隴城鎮等5鄉鎮黨委書記參加了現場會。參會人員先后深入隴城、王鋪、王尹、云山、興豐5鄉鎮梯田點督查了梯田建設進展情況。隨后在興豐鄉召開了梯田建設總結大會,會上,水保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國土資源局、扶貧辦等有梯田項目的單位分別匯報了項目的建設情況,梯田建設項目涉及的五個鄉鎮分別匯報了梯田建設配合情況,副縣長王金珍、縣委副書記程江芬分別對下一步全縣梯田建設工作作了安排部署,縣長王東紅、縣委書記徐健分別作了講話。

縣委書記徐健講話
縣委書記徐健在講話中指出:秦安的發展要從旱作農業上找突破口,緊緊抓住梯田項目建設的機遇。縣直各相關部門單位和鄉鎮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堅持聯席會議制度,上下協調,密切協作,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按時高質量完成今年的梯田建設任務;要積極深化、探索我縣旱作農業的發展模式,用工業化的思維發展農業,讓我縣的農業發展真正走向規;、標準化,真正提高農業產業化的水平;要發揚艱苦奮斗、實事求是的作風,高度認識肩負的責任,提高工作緊迫感和責任感,發動鄉鎮干部職工和基層組織的力量,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保證今年梯田任務的全面完成。

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東紅講話
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東紅在講話中強調:今年4萬畝梯田項目建設對我縣保持水土流失,加大全膜覆蓋,促進糧食生產,調整產業結構等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相關部門、鄉鎮要從主觀上找原因,創新工作方法,再添工作措施,徹底解決工程建設進度緩慢、質量不高的問題;要提前和當地農民作好對接工作,拿出切實可行的產業結構規劃,不要盲目從事,臨時抱佛腳;要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大膽創新,規范化建園;要高度重視,統一思想,提前著手,全力配合作好示范點梯田項目建設工作。

縣委副書記程江芬主持會議并安排部署梯田建設工作
近年來,秦安縣以梯田建設為主的旱作農業生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尤其從去年開始,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在建設思路和辦法上有了新的突破。一是組織領導得力。實踐表明,只要領導重視,“一把手”親自抓,項目建設成功實施的可能性就高,質量就有保證,項目整合就有把握。去年千戶、王尹兩鄉及水保局的做法就是這樣,結果是項目實施的好,整體效果好,群眾反映好,上級評價好,為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爭了光。二是配套措施到位。結合梯田建設,農業、林業、交通、農業綜合開發、國土等單位大力協作,所有項目向點上傾斜,增強了農業發展后勁。三是在工作思路上有了新突破?h委、縣政府堅持把梯田建設與林果產業開發、農業結構調整、公路建設、小水工程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山、水、田、林、路、村綜合治理,實施梯田建設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從而使梯田建設的檔次得到了提升,綜合開發的效益得到了提高,做到了梯田效益的最大化。四是規劃先行,質量第一,統籌兼顧,綜合開發。整流域片帶式開發,打破了鄉、村、組、戶的界限,使工程質量、工程效益都上了新臺階。五是在梯田建設、旱作農業的發展上探索出了新路子。我們堅持機械整平與人工打埂相結合。以有限的資金盡最大可能的平整田面,由鄉鎮組織人力進行埂坎建設,為梯田建設、后續產業配套探索出了新路子。

副縣長王金珍安排部署梯田建設工作
今年省上下達我縣以梯田為主的項目4個,加上省梯田補助資金,全縣梯田任務41500畝,要確保完成建設任務,各部門、各鄉鎮要清醒認識到今年梯田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感,改變思路、創新機制,確保在保質保量完成今年梯田建設任務的基礎上,使我縣的旱作農業上一個新的臺階。

深入興豐鄉督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陜甘寧梯田建設項目

深入隴城鎮督查土地開發整理建設情況

深入王鋪鄉督查整村推進梯田建設項目

深入興豐鄉督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陜甘寧梯田建設項目

深入云山鄉督查國家坡耕地綜合治理試點工程

深入王尹鄉督查農業綜合開發梯田建設進展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