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歲月如梭,轉眼接近年末歲首,讓我們用鏡頭和筆回放2011年秦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的精彩片斷和靚麗剪影,展示重點工作、特色亮點,回眸取得的可喜成績。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秦安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項目和科技為支撐,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為目的,深入實施“11132”發展戰略,繼續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縣域工業、文化旅游、商貿流通四大產業,加強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幸福新秦安。
秦安經濟林生態林同步協調穩步發展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起步年,秦安林業如同各項事業一樣,開局起步良好。春夏秋冬到過秦安的人一致印象:秦安大地郁郁蔥蔥,空氣沁人心脾,中華名果的桃、蘋果等果實掛滿技頭,更有道路路邊綠樹成蔭,田間地頭鳥語蟲鳴,一些新植的大片高檔次松柏、楊樹等經濟林隨風搖••••••。秦安大地可謂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綠。曾記得夏天瓜果飄香之時,有位外地客人脫口說道:“踏遍青山人未老,秦安這邊風景獨好。”

今年秦安林業以生態工程建設和林果產業建設為重點,按照調結構,建基地,突特色,創品牌,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思路,搶抓今春造林的有利時機,以大地增綠、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抗旱保苗為重點,早安排、早動手,經濟林和生態林同步協調穩步進展。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和退耕還林工程卓有成效,嚴格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選用適應性廣的國槐、香花槐、紅葉李等鄉土樹種,制定切實可行的造林作業設計,大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抗旱造林技術,高標準、嚴要求。完成造林9萬畝,封山育林0.7萬畝,按工程分:退耕還林工程荒山造林0.2萬畝,封山育林0.2萬畝,其中興國鎮600畝,王窯鄉1400畝。三北四期工程人工造林0.7萬畝,封山育林0.7萬畝。其中中山鄉2200畝,興國鎮600畝,劉坪鄉100畝,隴城鎮400畝,葉堡鄉1200畝,云山鄉300畝,王尹鄉1750畝,興豐鄉50畝;興豐鄉封山育林7000畝。秦安縣對歷年退耕還林等工程進行了認真自查,以自查情況為基礎進行補植補造,共完成補植補造4萬畝,其中退耕地補植3萬畝(重點完成退耕還林工程補植1930畝,補造5畝),荒山補植1萬畝。

重點區域綠化和道路建設綠化遍地開花, 縣委、縣政府嚴格按照綠化秦安、美化秦安、建設山川秀美新秦安的思路,堅持綠化、美化、香化相結合的原則,采取針闊混交、喬灌結合的形式,以縣城東山、縣一種后山、隴城鎮女媧洞風景區為重點,高標準完成綠化1170畝,栽植米徑3厘米以上國槐、香花槐、紅葉李,高1.2米塔柏等苗木19.7萬多株。其中縣城東山綠化面積1000畝,栽植苗木16.8萬株;一中后山綠化面積100畝,栽植苗木1.7萬株;隴城鎮女媧洞綠化面積70畝,栽植苗木1.2萬株。今年的道路綠化工作,以“大通道、寬林帶、多數種”的要求,按照縣上提出的整合項目、綜合開發的思路,合理規劃、科學栽植,目前已在劉坪、云山等鄉鎮完成公路行道樹綠化14公里,栽植紅葉李、香花槐、國槐等苗木1.5萬余株。

全民義務植樹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效顯著 ,今年共完成全民義務植樹171萬株。其中今年的縣直機關單位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在深入學習楊善洲同志“精”、“氣”、“神”的同時,打破陳規、創新機制,將鳳山景區的470畝撂荒地按人均0.1畝任務承包到各具體單位,并對苗木(米徑3厘米以上的國槐、紅葉李、香花槐,樹高2米以上的雪松,樹高1.2米以上的塔柏等鄉土風景樹種)提出明確要求。各單位按照縣上統一規劃指定的地塊,實行包地塊、包整地、包苗木、包栽植、包后續管理的“五包”責任制,組織干部職工進行栽植管理,林業局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共栽植國槐、紅葉李、香花槐等苗木7.9萬株,人均17株。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林業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市的具體安排,理清思路,明確目標,突出重點,緊緊圍繞資源增長和農民增收兩大目標,積極穩妥地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自在王尹鄉試點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以來,共完成確權到戶面積65.97萬畝,涉及8.17萬戶,39.86萬人,勘界確權率為100%,其中家庭承包經營率99.18%。簽訂合同82236份,頒發林權證8.17萬份,林權證頒發率100%。共建立各類林改檔案9523卷,其中縣級3171卷,鄉級3158卷,村級3194卷。

護林防火及林木管護及時到位,為了適應國家將林業工作重點轉移到成果鞏固上來的新要求,秦安縣切實加強了森林資源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強了林地林權管理工作,對全縣各類林地,在普查的基礎上加強了管護,把林木、林地管護作為林業工作的重點,加強領導,靠實責任,強化措施,嚴格按照《秦安縣封山禁牧實施意見》,采取在重點區域修建護林房,修建圍欄,確定護林員,解決管護報酬,落實管護責任等措施,基本杜絕了放牧、人為踐踏等毀林現象的發生。林政、公安人員實行包片責任制,在防火期,定期不定期巡回檢查,掌握管護動態,有力的打擊了破壞林木的違法犯罪行為,震懾了犯罪分子,有效的保護了森林資源的安全。

科技培訓和新技術推廣深入普及,根據果品市場的發展變化,提高果品質量是當前果品生產的重點工作。今年,秦安縣在發揮區域優勢,突出地方特色,進行優質無公害果品生產的同時,把科技培訓和新技術推廣作為提高果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增加果農收入的關鍵措施來抓,圍繞“統防”和“活動”,積極開展科技培訓,全面普及高新管理技術,在果樹生產的關鍵季節里,深入鄉、村果園,采取理論講授與現場示范操作相結合的方法,以果樹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花果管理、果實套袋、無公害果品生產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班80期,培訓果農12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萬余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