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歲月如梭,轉眼接近年末歲首,讓我們用鏡頭和筆回放2011年秦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的精彩片斷和靚麗剪影,展示重點工作、特色亮點,回眸取得的可喜成績。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秦安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項目和科技為支撐,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為目的,深入實施“11132”發展戰略,繼續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縣域工業、文化旅游、商貿流通四大產業,加強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幸福新秦安。
秦安:奏響水利之歌 譜就幸福之曲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建設情系千家萬戶。
在廣袤的秦安大地上,處處奏響水利之歌,農村飲水安全、農田灌溉、梯田建設、防洪抗旱……幸福之曲惠澤秦安廣大群眾的心田。

今年以來,秦安縣始終抓住水利項目建設重點不放松,高標準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和梯田建設重點縣項目,全面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后續管理和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兩大任務,努力做好項目爭取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后續管理、小型農田重點縣、梯田建設重點縣、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水行政執法、節水型社會建設、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葫蘆河生態治理等重點工作,穩步推進了全縣水利事業可持續發展,全面提升了水資源保障綜合服務水平。

安全飲水惠澤7鄉鎮47村,秦安縣水資源匱乏,水質較差,嚴重影響著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制約著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今年該縣繼續咬定安全飲水惠澤群眾不放松,層層靠實責任,上下配合聯動,狠抓項目實施。職能水利部門嚴格執行“四項管理制度”,配備分管領導隨時抽查,派駐專人跟蹤建設,協調解決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堅持技術指導、合同管理不放松,選派技術過硬的工程技術人員深入工程一線進行技術指導,嚴把質量關,使工程建設達標達優。 2011年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有5處(續建的有五營北山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二期、魏店梨樹梁飲水安全工程二期和五龍—千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二期3處;新建的有王窯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云山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處),受益人口7鄉鎮47村47141人。

農田灌溉成效顯著改善灌溉面積24985畝,秦安縣把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服務好農田灌溉作為水利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任務之一。結合水利普查和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積極組織開展了灌區設施排摸、渠道清淤和防滲修復等工作,對引、提、蓄水工程進行了全面的維修檢查,打牢灌溉調水基礎。指導縣、鄉、村及各灌區農民用水戶協會認真完善灌溉調水管水方案,上下聯動,把各類工程的管水責任落實到人頭、渠段,保證了灌溉工作的順利進行。恢復重建小型灌溉泵站2處,更新改造井提灌工程32處,新建井提灌工程5處,完成雨水集蓄利用工程2處(容積1.5萬m3),末級渠系配套工程3處,襯砌田間渠道121.74km,新建渠系建筑物1174座,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工程2處,埋設田間輸水管道20.4km。項目實施后,改善灌溉面積24985畝,恢復灌溉面積940畝,新增灌溉面積3360畝,新增補灌面積1000畝,年節水量170.4萬m3。

梯田建設助農增收新修梯田4.65萬畝,秦安縣依托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陜甘寧梯田建設項目,在興豐鄉全面實行高標準建設,梯田面積占宜修坡耕地面積的95 %,達到梯田化鄉鎮要求;按照農業結構和地形地貌,綜合部署,統籌安排,分別在隴城、蓮花、安伏、葉堡、王鋪、王尹、中山和云山共8鄉鎮累計建設梯田化村32個。依托國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大力整治云山鄉南溝等17村,修建優質梯田2萬畝,成為全縣質量過硬、效益突出的梯田建設示范點;按照全市流域建設指標任務,精心打造范山溝精品小流域,年內新修梯田102畝,栽植水保林315畝、經濟林59畝,種植果園62畝,植草1072畝,完成綜合治理面積1.073km2,治理程度達60%,進入產期后,年凈增效益達31.78萬元。全縣完成梯田建設面積4.65萬畝,超額完成4.62的年度任務,完成綜合治理流域面積36.27km2,占年度任務的125%。

河流治理惠及民生促和諧,河流治理工程是秦安縣今年為民排憂解難的又一亮點。清水河隴城張溝至五營大石面橋堤防工程新修堤防10.851km,新修排洪渠涵洞2處,巡堤踏步10座。堤防工程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有效保障了沿線群眾汛期的生產生活安全。西小河堤防治理工程治理河道2.2km,修建堤防4.158km,有效保護了治理段965人,1260畝果園及1家養殖場的安全。葫蘆河城區段生態治理二期工程,已完成三國、大地灣、女媧3個文化廣場和2個健身廣場、3個籃球場、6個羽毛球場、1個網球場、1個童趣苑的混澆筑鋪裝,以及健身器材和亮化燈具的安裝,完成綠化栽植11.8萬平米,調運種植土方5.8萬方,栽植各類景觀苗木10多萬株。已形成的條帶狀河畔景觀園林,成為成為廣大群眾休閑娛樂的好處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