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租住在外,劉晨一日三餐自己做。

同租一樓的一名男生自己洗衣服。
中國甘肅網4月22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道 (記者 王蘭芳)一心想要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山村孩子懷揣夢想,遠離家人獨自踏上艱辛的租房求學路;
暑去冬來,這些孩子在外獨立生活的日子里,曾經有過的汗與淚、喜與悲,不經意間都一點點滲透到他們的人生閱歷里,成了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進城求學,8平方米蝸居一住3年
4月14日,距離2013年全國普通高考還有不足兩月的時間。
清晨5時50分鬧鐘鈴聲響起,秦安縣某高中高三(1)班學生劉晨從他約70厘米寬的床上一骨碌坐起,大腦中迅速閃過晚上睡覺前苦思冥想的一道物理題,與“原子核內部變化有關”的到底是“粒子散射現象”還是“天然放射現象”?一想到馬上快高考了劉晨的神經又繃緊了!
劉晨家在秦安縣魏店鄉候坪村,距離縣城幾十公里。3年前,他以全班第5名的成績考上縣城這所高中后,當時曾一度暗自竊喜,自己終于和城里娃一樣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課了。然而,去學校報到以后,發現學校沒有住宿樓,這意味著像他這樣的山村學生都要自己想法子解決食宿問題。
“一天有多半時間在學校,租個房只要能容納下一張床我就心滿意足了!”為了不給經濟本就緊張的家里徒添負擔,劉晨在離校不遠處的巷道內一家家詢問才發現,和他一樣的學生實在太多,以至于校園周邊的房子不但稀缺,租金也不便宜。
兩天后,劉晨走進了現在租住的這處院子,以每學期700元的價錢租下了3樓最東邊這間8平方米的“蝸居”,沒想到一住就是3年。
這是一處獨居的環形3層小樓,除一樓兩間主室外,其余房間則被主人隔成一小間一小間的活動板房,專門用于招租在校生。
“娃娃進城念書不容易,想找個安全且離校近的地方更不容易。”女房東說,3層樓共有28間房,每個房間上都標有房間號。和這些娃相處的時間長了,哪個娃住哪間房她一目了然。
劉晨住在16號,由于地方狹小,為了節約空間,小小年紀的他便在廢品回收公司軟纏硬磨地“討”回來幾段鋼管和角鐵,自己想法子支了一張僅能睡下一人的70厘米寬的小床。然后,又找來一個大紙箱糊了一層又一層,之后在上面鋪了塊木板便算是書桌了!
“家里困難,能供我上學已經很不容易,我早已習慣了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這一切我覺得很正常。”劉晨說。
在農村,為了選擇優質的教學資源,希望用知識改變命運,獨自寄租在外求學的孩子隨處可見。
劉晨是12歲時離開家的。
“小學5年級起,媽媽開始刻意教我做飯,為獨自去上中學提前做準備。”劉晨回憶說。
和面、洗菜倒也無妨,然而在學做刀削面時,他費了很大的勁, 傷到手是常有的事。小學畢業后,和村里其他學生一樣,年僅12歲的劉晨背著鍋碗瓢盆去離家十余公里的魏店鄉梨樹中學上學。
租房求學的日子從6年前就開始了。
“現在想起來那時候也很不容易,要一個人吃,一個人住,看著房東家的娃娃放學回家后給爸媽撒嬌,羨慕得要命,自己常常躲在被窩里哭。”已經成長為大男孩的劉晨一想到這些往事,靦腆地笑了。
渴望溝通,成長的煩惱無人訴說
劉晨家有5口人,爺爺年邁需人照顧,弟弟今年上初三,如今正往返于他3年前曾走過的崎嶇山路上。一家老小的生計問題全靠爸爸、媽媽務農維持。
“一年從春天給果樹疏花疏果起,爸爸、媽媽就沒有閑的時候,不能再讓家人為我操心。”打小懂事的劉晨時不時給自己提個醒。高中三年除五一、國慶等法定長假外,他再沒有回過家。隔一周或兩周時間,媽媽再忙也要托班車司機給他捎來饃饃和家里種的菜。
劉晨覺得,這幾年在外獨立求學,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再大的困難他都能克服。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覺得與父母在心理上的隔閡越來越明顯。上初中時年齡小,他睡在被窩里想家時經常偷偷哭,好在每周能回家一趟,想家的感覺慢慢地淡化了。如今,能回家的次數少了,他其實有好多好多話想給爸爸、媽媽說,但每每到家時又不知從何說起。爸爸、媽媽也是,每次他回家后,能問的也就那幾句車轱轆話,“學習緊張嗎?”“能吃飽吧?”至于其他父子間深層次的話題,從不涉及。劉晨覺得,孩子與父母間的那種親情好像在一點點疏遠,這讓他一度苦惱不已。
“其實,生活中、學習中遇到的一些事,我也渴望向家人傾訴,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性格一度變得很孤僻,不愛和同學說話。”現在看來,身高近180厘米的他仍然很靦腆,說話細聲細氣。
他說,其實身邊類似于他這樣的學生很多,考試時分數看起來還行,但由于沒有人能及時指導并培養他們與他人特別是與同學交往的方法,以致于造成與他人溝通起來很困難,甚至有些學生還有不合群、封閉自己的狀況。每當此時,他們常常會感到很無助,有時在遇到挫折時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正確面對。
說起這些話題,和劉晨同班的女生安麗更是心有感觸。她說,在農村老家,一代接一代的學生其實都是這樣背著干糧租房走讀長大的,自己也特別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因此覺得惟有努力學習,才能夠對得起本就經濟拮據的家里支出的昂貴學費。但是她覺得,雖然長時間的租房求學生活有利于自己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但在平時生活中卻不可避免地缺少了能夠相信的溝通對象。“我和同學總會遇到一些矛盾和問題,尤其是女孩子身上發生的私密事,有時讓我無所適從,但心里話又不知道和誰去說。”為此,她覺得自己除了上學還是上學,情感上越來越孤獨。
心懷夢想,艱苦環境里學會堅強
4月14日是星期天,劉晨租住的3層小樓里的同學們幾乎都在抽時間打掃個人衛生。
下午2時許,一名戴著眼鏡、臉上稚氣未脫的男生搬出大鐵盆,很熟練地用搓衣板洗著衣服。
據女房東講,這些孩子自立能力較強,所有的事都是他們自己獨立完成。8年時間里,租住在這個院里求學的學生中,出了十幾名大學生。
距離高考日子越來越近,劉晨坐在自己的小隔板房里,心里老是謀想著如何在兩個月后的高考中考個好成績,除此之外,其他的事都不放在心里。
簡單吃了點午飯后,他趴在紙箱糊成的書桌上認真地復習起功課來。他說,“只要心懷夢想,再艱苦也能堅持,我會變得更加堅強。”
下午3時許,有位年過半百的男子推開板房門走了進來,劉晨愣了一下,表情較為機械地叫了一聲“爸爸”,來人“嗯”了一聲。
“前幾天的霜凍天氣把果樹和花椒都凍壞了,這段時間地里閑了許多。一想到你現在正是關鍵時候,我和你媽一商量,就進城來給你做飯來了,好讓你騰出更多時間迎接高考。”說話間,爸爸用手將身上的塵土拍了拍。
爸爸的舉動出乎劉晨意料,這是他在外求學6年來第一次受到如此待遇,劉晨眼角瞬間濕了。看到兒子這樣,爸爸站起身來,用拳頭壓了壓劉晨那張窄得不能再窄的“特制床”,自言自語地說了句,“那么高的個在這個上面咋能睡著呢?”說完,他嘆了一口氣,出門去買單人床了。
看著爸爸略帶佝僂的背影,劉晨一心想要考上大學的愿望更為強烈了。他一直覺得,他的努力不僅僅是為了他個人,更重要的是想讓這個家能早日脫貧,讓操勞了一輩子的爸媽過上幾天舒心的日子。
文/圖 本報記者王蘭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