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3·扶貧篇】
秦安:扶貧開發暖民心

如今,走進秦安大地,一條條寬闊的水泥路直通農家,一座座嶄新的紅磚瓦房拔地而起,一座座規模養殖場鱗次櫛比,一壟壟梯田層層疊疊煥發無窮生機……一幅幅幸福喜人的圖景詮釋著秦安縣扶貧開發取得的新成就。今年以來,秦安縣以緩解貧困、縮小差距為目標,以培植特色產業、改善生產條件、保護生態環境為重點,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整鄉推進和片帶開發,努力提高扶貧開發水平,有力推動了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整村推進夯實基礎普惠民生。秦安縣不斷創新思路、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以整村推進為抓手,重點推進項目建設的扶貧開發新路子。今年實施的整村推進項目涉及興豐鄉槐陽、付寨、震林,魏店鄉龍王廟、四咀、孫莊、劉岔,王尹鄉李磨、孫灣,王甫鄉半墩、梁峴,中山鄉郭洼、緱灣、胡崖等5鄉14村。共完成水泥硬化道路建設22.36公里,砂化農路建設59.6公里,道路邊渠建設900米;完成梯田建設4500畝,全膜玉米種植74186畝,果園建設4125畝,種植高原夏菜875畝;完成7村文化衛生設施升級改造,完成兩村過水面橋建設,為14村各投資20萬元,用于農戶發展增收產業。
科技扶貧抓住根本增收致富。秦安縣不斷加大科技扶貧項目的投入力度,將新品種、新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和勞動力轉移培訓作為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措施來抓,切實提高了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今年以來,結合項目實施,在項目村開展農民培訓28期,培訓農民技術人員2800人次,完成投資28萬元;在全縣14村開展蘋果產業專題培訓26期,培訓從事蘋果生產與服務的技術人員、果農2000人次,完成投資60萬元;在繼續培訓2012年入學的1000名貧困戶“兩后生”的基礎上,又在秦安縣職校、天水市職校等18所學校開展貧困戶“兩后生”培訓1080名,對推動貧困鄉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加快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步伐、穩定增加農民收入作出了積極貢獻。
整合資金提高扶貧綜合效益。按照“統一規劃,集中使用,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的原則,加大相關部門項目資金整合力度,實現財政扶貧資金與其他支農、涉農資金統籌安排,整合使用,發揮整體效益,提高扶貧開發成效和示范點帶動效應。2013年,秦安縣共爭取落實省級以上專項扶貧資金5551萬元,比2012年的4589萬元凈增962萬元,增長17.3%,同時,在資金整合方面,秦安縣堅持做到“四個結合”即:堅持把扶貧開發與農田水利建設相結合,與林果產業化建設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一池三改”相結合,將扶貧開發項目中沒有被列入的易地搬遷、安全飲水、集雨節灌、通暢工程、巷道硬化、沼氣、果園建設、全膜玉米等基礎設施項目和產業化項目整合到扶貧開發示范點,不斷加大相關部門項目資金的整合力度。
雙聯行動大力推動扶貧攻堅。搶抓“雙聯”行動的重大機遇,積極聯系省、市各級幫扶單位,加強縣、鄉單位幫扶工作力度,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形成扶貧開發工作的強大合力。今年,省、市、縣、鄉四級聯村單位銜接確定建設項目215個,落實項目資金2910萬元,直接捐贈資金和物資折價共計506.2萬元,實施了一批基礎性、公共性、民生性項目,“雙聯”行動有力助推了扶貧開發深入開展,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同時,加強與天津濱海新區塘沽管委會東西扶貧協作和北京科技大學定點幫扶工作聯系,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更大支持。北京科技大學為全縣捐贈電腦50臺,原天津濱海新區塘沽管委會為全縣貧困鄉村學校捐贈資金40萬元,爭取到蘭州石化公司社會幫扶資金3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