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上半年,秦安縣雙聯工作緊緊圍繞全年省市雙聯工作要點和全省雙聯行動視頻會議精神,按照“鞏固、深化、拓展、提升”的思路,繼續深入推進全省“六個結合”、市“八項任務”,結合縣情,著力在全縣雙聯村有效推進雙聯行動“八個全覆蓋”、“五件實事”,著力打造“三大工程”。結合近期省市縣雙聯督查組開展的雙聯工作全面督查,將開欄推出基礎設施改善、產業開發和培育、勞務輸轉、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涌現出的雙聯成果、有效做法和經驗。
聯村聯在心坎上 富民落在行動中
———天水師范學院“雙聯”行動側記
近日,記者跟隨省林業廳副廳長張肅斌,秦安縣委副書記裴貴軍帶領的第22督導組,深入王窯鄉就2014天水師范學院雙聯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切身體驗雙聯給三個大山中的貧困村帶來的巨大的變化。
魏灣村位于王窯鄉東部,是全縣重點貧困村之一,村民分散居住在3個山嶺上。行路難一直是影響魏灣村村民富不起來的最大難題,雙聯行動開展后,魏灣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來到魏灣村村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蜿蜒的水泥路,拖拉機、私家車、摩托車在這條水泥路上行駛。新建成的村委會落成在村莊的中央。進入村委會辦公室,兩張長2米寬1米的圖表分別貼在兩面墻壁上,是天水師范學院雙聯行動特困戶聯系表和魏灣村三年發展規劃(2012年—2014年),清楚的標注著聯系戶的聯系方式、貧困情況及幫扶辦法。閱覽室內,擺放整齊的桌椅板凳后面是一排書架,滿滿放著醫藥衛生、農業技術、報刊等各類書籍。而這些書在帶給村民娛樂的同時,也為村民帶去了致富知識。
魏灣村黨支部書記蔡久成告訴督察組,魏灣村是天水師范學院雙聯行動中的聯系村,自2012年雙聯行動開展后,為了解決村上最突出的難題——行路難,天水師范學院幫助籌資對5公里的通村道路、3公里的村內道路進行了硬化拓寬。現如今的水泥路已通到了各家各戶門前。新建成村委會辦公室,成了以黨員活動、村民議事、為民服務、教育培訓、醫療衛生、文化娛樂“六位一體”的活動中心。在村委會門口,正準備騎車去縣城的貧困戶張建文欣喜地告訴記者:“現在路硬化了,走路也方便了,下雨的時候再也不用挽起褲腿一腳泥了。”
彭家村是天水師范學院的另外一個雙聯村,該村唯一的一所小學就是彭家小學,學校有師生60余人,原有校舍修建于1998年,年久失修,教室破舊,有多處安全隱患,已無法滿足正常的教學需求。天水師院在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暑期期間,師院出資13.5萬元,專門用于修繕改造彭家小學,包括改造教室、粉刷門窗、修繕宿舍、硬化操場和援建學生營養餐廚房等。極大地改善了當地師生的教學環境。
如今,彭家村最漂亮的建筑就是新建的紅頂白墻的小學,在村書記的帶領下,沿著一段還未干透的水泥路,我們來到了彭家小學。談起雙聯行動給學校帶來的變化,校長李應平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對督察組說:“新教學樓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學校的辦公辦學條件,教室寬敞了,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了,真的要感謝天水師范學院對我們的幫扶。”
張靜茹是彭家小學的一名學生,他告訴大家,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和教師節,天水師范學院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都會來這里和她們一起聯歡,為她們表演節目,還給她們上課。以前見到她們很緊張,現在已經成為好朋友了。
正在建設中的喬廟村村級陣地也是天水師范學院為該村幫扶的又一項民生工程,工程前期的主題建設工作已經完成,后續工作正在進行之中,相信在不久之后村民就可以在這個新建的村文化廣場上聊天、下棋、跳廣場舞,過上和城里幾乎人一樣的生活了。
天水師院還充分利用王窯鄉的資源優勢,著力做好農業發展這篇大文章,在組織專家對王窯鄉農業產業進行實地調研,率領鄉、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參觀學習、考察取經,拓寬視野,尋求發展項目的基礎上,投資1. 6萬余元購買了烘干設備,建設的花椒烘干場地,極大地解決了農民花椒收獲的后顧之憂。
魏灣村、彭家村、喬廟村,在天水師范學院的幫扶下他們已經經歷了一個充滿興奮、喜悅、干勁、希望的3年,而未來還有更多的改變即將在努力中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