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于公元407年 距今1600余年
秦安驚現后秦時期“迦葉寺”摩崖石窟遺址

(“迦葉寺”摩崖石窟遺址)
蘭州晨報天水訊(記者王蘭芳)8月7日,記者從秦安縣地方志辦公室采訪時了解到,日前,縣地方志工作人員野外考察期間,無意中發現后秦時期“迦葉寺”摩崖石窟遺址。這份意外收獲,讓工作人員欣喜不已。
據介紹,8月2日,縣志辦工作人員李雁彬、陳新榮在秦安縣安伏鄉李家河村錦帶峽考察期間,發現了這處隱沒于山野的后秦時期“迦葉寺”摩崖石窟遺址。 該石窟位于蓮(花)葉(堡)公路葫蘆河西岸臨河懸崖上,共3處,佛像座基尚存。沿陡崖攀緣而上,在半山處有一較大天然石龕,頂部有歷代煙火熏燒痕跡,正中石質佛龕尚存,佛像已失。其左有天然石屋,深兩米有余,可供一人坐臥活動。右側有天然石壁十米左右,上刻歷代供養摩崖刻字,目前共發現3處,由于雨水沖漬,部分字跡很難辨認。其中寺名最為清晰,為魏碑風格“迦葉寺”三字;寺名旁邊一段文字記錄寺院概況,其文為“王府家囗堂造 四至 東至山 西至河 南至囗囗 北至囗囗……四至分明…… 信士王惠奴記”等字樣;另有一段文字可見寺院建造年代,其文為:“弘始九年六月吉日造 賈仲才妻周氏囗”,“弘始”為后秦姚興年號,“弘始九年”即公元407年,距今1600余年。

(“迦葉寺”對面皇爺嘴)
據李河村李遂世、李維清兩位村民講,此寺俗稱塔兒寺,山頂舊有石塔一座,民間流傳“先有塔兒寺,后有秦安城”,寺院周圍曾發現大量秦磚漢瓦、殘破鐘磬等遺物。
迦葉寺在明《秦安志》中稱為錦帶寺,其記述“其寺嵌洞”與遺存相符。迦葉寺為秦安境內目前發現的唯一石窟和罕見摩崖刻字,是秦安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佛教遺存,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文物考古價值。據介紹,寺址處于葫蘆河百里生態文化長廊中段,風景險秀,對于充實秦安歷史文化內涵和提升生態旅游品位具有極大的意義。

(“迦葉寺”字樣摩崖)

“迦葉寺”摩崖局部

迦葉寺遺址局部

有“弘始”年號的摩崖

寺院四至摩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