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規范,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今年縣文明委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第三屆道德模范的推薦評選工作。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各鄉鎮、各部門共推薦敬業奉獻、孝老愛親、誠實守信和助人為樂四類人選30名,經過摸底初審,初步確定12名同志為秦安縣第三屆道德模范候選人,現將這12名同志的事跡陸續進行展播,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和廣大群眾的意見。
【秦安縣第三屆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展播】之一:
潛心修志二十載誓將青史鑄輝煌
——記秦安縣史學研究者王文杰

王文杰是秦安縣地方志辦公室退休干部,他本可以安享退休后的天倫之樂,卻選擇重返修志第一線,把修志作為人生價值追求,一年四季伏案改稿,仍以70歲的高齡,默默耕耘于秦安的方志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貢獻。
他是土生土長的秦安人,曾在秦安縣糧食局搞文秘工作,對史學有著濃厚興趣。1986年調縣志辦編寫縣志,參與新中國第一部《秦安縣志》的編修,由于他寫作功底扎實,又勤奮好學,很快成為縣地方志辦的業務骨干。他熟悉縣情、地情,是秦安“地方通”和縣志辦的“活字典”。在平時的方志工作中,一絲不茍地編研,特別是對有異議的材料,都要嚴謹、認真對待,以求得到真實、滿意才放心。他先后完成《秦安縣志》(參編)、《略陽川八千年歷史人文概覽》、《秦安縣軍事志》、《秦安史話》等著作;在《甘肅社會科學》、《絲綢之路》、《檔案》、《甘肅日報》、《天水日報》等報刊發表各類學術論文30余篇。2004年3月被評為全省地方史志先進工作者,并多次參加了“全國諸葛亮學術研究會”、“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等學術研討活動。

2004年離崗后,王文杰又被返聘續修《秦安史話》、《秦安縣志》,同時任主編,承擔《秦安年鑒》縣情概覽等內容。朋友和家人都不理解,他卻認為,古成紀——秦安的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文薈萃,把這些寫入志書可以留給后人,他與修志有緣,并以修志為榮。返聘修志10年來,不管刮風下雨,他都按時上班,沒大事,從不請假。在王文杰和單位其它同事的努力下,《秦安縣志》、《秦安史話》分別于2001、2008年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和甘肅文化出版社于出版發行。他還是《秦安縣軍事志》主編,負責完成20萬字的《秦安縣軍事志》的編寫!肚匕部h軍事志》已由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發行。

在二輪《秦安縣志》修志工作中,他既是主編又是重要部類的責任編輯,承擔“自然地理、建置區劃、大地灣文化、女媧伏羲文化、秦漢三國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旅游、民政”等8章內容,因此,他的工作可以說是全天候,為了核實資料,他常騎自行車到部門、單位找資料、了解情況,有時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由于工作量大,他上班早,下班遲,自行車頭總是掛著個手提布袋子,把志稿帶回家審改。
說起王文杰對修志工作的嚴謹,大家都豎起了大母指,都他對修志工作嚴謹表現贊不絕口,有時為了查證一件事或一個數字,他常常翻閱歷史資料進行核對,盡量不出差錯。同時,對自己也嚴格要求,甚至一個標點符號、數字的位數關系,都力求準確,不放過一個誤差和錯別字。為了使縣志篇目設置更為合理,他常?嗨稼は,參考各地志書,與同行探討,直至調整到滿意為止。

由于在史志專業上有著深厚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編纂實踐,王文杰多次受邀參與《天水畜牧志》、《邢泉村志》、《西川鄉志》、《隴城鎮志》、《魏店鄉志》、《秦安縣人民醫院志》、《興國鎮志》等市、縣部門鄉鎮志的評審。由于熟悉縣情、了解秦安歷史,被譽為秦安的“活字典”的王文杰,代表縣委、縣政府多次為來秦安視察訪問的全國各地專家學者、社會各界人士講解宣傳秦安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知識,多次參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女媧祭祀典禮、“桃花會”、“果品博覽會”等秦安縣重大的節會講解工作,為宣傳秦安默默工作。

他還是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會員、全國諸葛亮學術研究會會員、天水三國文化研究會理事、隴右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秦安縣地方志學會顧問,曾有《街亭位置考辨》、《諸葛亮與街亭之戰》等多篇學術論文見報!
他平時十分注重各種資料搜集和整理,積累大量的縣情、地情資料,許多年青的同志請教他,都能有滿意的結果。甚至在縣內一些會議上,都要請出這位“活字典”。省、市專家學者、新聞媒體要了解秦安縣的一些情況,都要請教他,使大家對秦安的縣情有更深的了解。
王文杰敬業樂業、筆耕不輟,以修志問道的精神二十年如一日,其修志經歷為一代方志人的寫照,其刻苦鉆研、執著守望的精神為當代人學習的楷模。雖已過古稀,但王文杰仍堅持跟時間賽跑,用自己的晚年為弘揚秦安優秀傳統文化、服務秦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