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安縣果業局把果品增效、果農增收作為整改落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規范果品銷售秩序、暢通果業信息渠道、果樹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夯基礎、解難題、聚合力,確保整改落實取得實效。

多路并進夯基礎。針對品種比例不夠合理,新建果園檔次不高等問題,縣果業局采取在思想上發動,工作上引導,政策上鼓勵,技術上保障,資金上扶持,充分調動廣大農戶參與土地流轉和發展產業的積極性,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加大果農培訓和指導力度,采用優良品種,寬行密植的先進栽培模式,開挖豐產溝或豐產坑,施足底肥,嚴格按技術核定植苗術,切實提高果樹栽植和管理水平。按照規模建園、適當集中連片、優化品種布局、高標準建園、精細化管理的技術要求,對林果產業基地建設進行專題規劃基地建設面積3.75萬,打造集中連片示范點10處。新建隴城鎮西番坪、蓮花馮溝、劉坪鄧坪等天水市果品種植示范村4個,發展優秀果品經銷商企業2家、專業合作社4家、示范戶10人。在五營鄉蘋果苗木繁育基地完成育苗150畝,引進瑰玉、早玉、秦光8號等桃樹新品種5個,指導完成果樹修剪71.58萬畝,果樹清園耙磨71.58萬畝,果園生草1000畝,果園配方施肥71.58萬畝。新建林果產業基地1.2萬畝,補植補栽2.4萬畝,開挖豐產坑31044.2畝,完成苗木栽植20327畝。依托果品、蔬菜、畜牧、中藥材等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規模經營流轉土地12.3萬畝,果樹建園流轉土地0.9萬畝,提升改造老果園2.05萬畝,保障了果品高產、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

多措并舉解難題。圍繞果品重點產業建設項目,依托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全面落實林果栽培管理技術規程,以“狠抓果園物化投入、果樹整形修剪、病蟲害綜合防治、高標準示范園建設”為突破口,搭建村級農技服務平臺140個,從試點村招聘村級農技服務員164名,從局機關選聘25名業務骨干到試點村擔任農技特派員,選聘8名鄉土專家組成鄉土專家服務隊,在林果產業可持續發展上確立三個“先進”,即先進的觀念、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三個“新”,即打造新品牌、引進新技術、建設新果園;“三防”,即防蟲、防害、防凍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三”果品技術推廣工作思路,真正使林果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通過強化示范園建設,科學精細化管理,形成全社會關注林果業發展、參與林果業質量管理的新格局,從根本上推動了林果業的快速發展。同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和鄉土專家深入生產一線,大力開展以蘋果樹腐爛病、梨小食心蟲、蘋小卷葉蛾為主的果樹病蟲害綜合防治和標準化基地建設、蘋果幼樹標準化管理、高光效新樹型、桃樹長枝修剪、起壟覆膜節水節肥、疏花疏果、以花定果、果實套袋、摘葉轉果等果品提質技術培訓,切實解決了農技推廣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至目前,共舉辦果園技術管理培訓345期,培訓果農3.2萬人(次),發放果園管理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資料3.3萬多份,完成新技術推廣果實套袋6.3億個,疏花疏果45萬畝,使技術人員及果農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業務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多管齊下聚合力。針對霜凍、干旱等自然災害對投保果農的危害,及時聯系銜接保險公司勘察災情,與相關鄉村的投保戶協商支付相應的保費。在葉堡、郭嘉、魏店、蓮花等四鄉十二村實施果品收獲保險5000畝,完成安裝果園防霜機35臺。結合“四個一”工程區的果園管理工作,在千戶鄉寺坪梁流域重點開展高接換優工作,通過積極采集優質蘋果新品種接穗,組織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技術服務隊到第一線服務指導等措施,完成蘋果樹高接換優3300畝,指導群眾及時抹芽,防治病蟲害,間作黃豆等工作,為果農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圍繞老果園改造、幼樹園管理等突出問題,大力實施果園起壟覆黑膜、蘋果高光效修剪、桃樹長枝修剪、病蟲害綜合防控、果園低溫凍害預防等果園提質增效技術。為有效控制果園病蟲為害,確保果品質量,按照重點鄉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戶、戶有示范園的布點方法,通過不同點、線、面的示范推廣,建立梨小食心蟲測報點、蘋小卷葉蛾測報點、潛葉蛾測報點、金紋細蛾測報點蟲情測報點60處,懸掛昆蟲性誘劑1.2萬枚、粘蟲板1.2萬片,纏綁誘蟲帶2萬片,在劉坪鄉鄧坪村桃園進行昆蟲迷向素防控梨小食心蟲試驗示范300畝,安裝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292臺,發布病蟲害預防預報信息5期,指導病蟲害防治380萬畝(次),形成了全方位促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