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秦安縣緊緊圍繞實施全省“1236”扶貧攻堅行動,認真落實大規模培訓干部新要求,對貧困村干部和扶貧干部開展全方位培訓提能,引導廣大干部切實增強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決策部署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提升推進精準扶貧的理論素養、專業知識和能力水平,提振敢于擔當盡責、勇于攻堅破難的精神,適應全面決戰貧困、同步建成小康的緊迫需要,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注重統籌謀劃,增強教育培訓指導性。縣委組織部及時制定印發了《2015-2017年秦安縣開展精準扶貧專項教育培訓規劃》和《關于舉辦全縣精準扶貧鄉鎮干部專項教育培訓方案》,對培訓班次、責任單位、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時間等提出明確要求,增強了教育培訓工作的統籌性、指導性。目前,“巡回黨校”林果人才精準扶貧技術培訓開展培訓33期,培訓4258人次;精準扶貧鄉鎮干部專項教育培訓舉辦培訓班17期68講,培訓鄉鎮干部1862人次;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及第一書記培訓700多人;遠程教育“視頻課堂”開展培訓28期,培訓黨員干部20多萬人次。舉辦專職化村黨組織書記、新任村黨支部書記、全縣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精準扶貧培訓班4期,培訓1.9萬多人次。

注重分類施教,增強教育培訓針對性。緊密聯系本地實踐和干部思想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開發培訓課程,設置專門教學模塊,增設專門教學專題,安排專門教學單元,開展全面系統的培訓。以縣委黨校教師和農口部門有關專家為主體,以縣雙聯、組織、扶貧、財政、相關金融機構等部門和單位的負責人和業務骨干,市政府金融辦負責人和學院教授為兼職教師,圍繞各自行業、專業特長進行專題輔導培訓。在各類培訓班上,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省委書記王三運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省上“1+17”精準扶貧方案,以及市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主要精神作為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的必修課,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學什么”的要求,根據不同培訓班次、不同崗位黨員干部實際,科學設置培訓內容,精準確定培訓重點,加大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現代農業、市場經濟、實用技術、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培訓,激發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升班子執政水平和干部服務群眾的能力。

注重方式創新,增強教育培訓實效性。積極創新培訓方式,把組織調訓、巡回講授、集中學習、重點培訓、示范引導結合起來,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別、不同層次干部的特點和需求,突出學員主體地位,大力推行一線領導干部和“操盤手”授課,利用對口幫扶、東西扶貧協作等培訓資源,組織貧困村干部赴外地開闊視野、學習借鑒成功經驗;縣“巡回黨校”深入鄉鎮村組,開展培訓181期,培訓24300多人次;鄉鎮和縣直單位通過“黨員活動日”“基層服務型黨組織信息化平臺”、遠程教育“視頻課堂”等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新平臺,綜合運用理論講解、案例教學、分組討論、大會交流、現場觀摩和觀看專題片等多種方式,擴大培訓覆蓋面,增強培訓吸引力,注重培訓實效性,推動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經常化、規范化、實效化。強化精準靶向培訓,貧困村干部和扶貧干部的政策水平、專業技能、執行能力和擔當精神明顯提升,科學扶貧、精準扶貧、內源扶貧和推動貧困村發展的本領顯著增強。

注重基礎保障,增強教育培訓長效性。依托縣“巡回黨校”、423個村級陣地、縣林果人才培訓中心,以秦安黨建網、秦安縣基層服務型黨組織信息化平臺為延伸,構建立體化、多層次、全覆蓋的教育培訓網絡。建立了由黨校教師、專家學者、領導干部、先進典型、領軍人才、林果人才、農口部門精準扶貧幫扶工作隊員等組成的170多人的專兼職教師隊伍,為黨員教育培訓提供了師資保障。同時,聚焦“六個精準”的總體要求,抓住“1+17”這個重點,加大本土化扶貧開發干部培訓教材開發力度,組織編寫務實管用、可讀性強的典型案例教材和實務技能教材,引導各級干部系統把握內涵要義、思路舉措、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確保扶貧政策真正被廣大干部群眾所掌握。明確培訓實施責任,分解職責任務,整合培訓資源,發揮部門優勢,使培訓不僅是學習提能的平臺,也是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抓手。(秦安縣委組織部 楊曉玲 何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