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的足跡 沉默的奉獻
——記全市優秀共產黨員伏曉黎

在6月28日召開的全市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表彰大會上,秦安縣廣播電視臺副臺長伏曉黎榮獲“全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伏曉黎,現年37歲,本科學歷,200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時刻牢記自己在黨旗下的錚錚誓言,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熱愛黨的新聞事業,憑著對新聞采寫、新聞紀實攝影矢志不渝的追求,從一名普通的新聞采編人員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秦安縣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工作中,他總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總是把鏡頭和筆對準基層、“瞄”向民生,將一個個精彩的瞬間定格成永恒……
聚焦基層 服務群眾
2004年進入新聞戰線以來,伏曉黎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深知作為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較強的政治素養,必須把黨性和人民性緊密地結合起來。2007年,創辦了社教類品牌欄目《成紀大地》。他秉承“替政府分憂,為百姓解難”的宣傳理念,將鏡頭對準基層,體味弱勢群體的酸甜苦辣,2008年,王窯鄉張洼村村民張秀蓮的兩個兒子同時患上了尿毒癥,她的丈夫殘疾在家,家境十分困難,夫妻倆因無錢醫治兒子的病而悲痛欲絕。得知此事后,伏曉黎主動找到張秀蓮家進行深入采訪,并認真拍攝了記錄片《生命的重量》,節目在縣電視臺及省電視臺《隴上行》欄目播出,號召觀眾慷慨解囊幫助張秀蓮一家人度過危難。紀錄片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反響,短期內收到善款二十余萬元,及時幫助張秀蓮的兩個兒子完成了換腎手術,挽救了一個瀕臨崩潰的家庭,也有效地消除了一個不穩定的社會因素。2011年,由于受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露污染海鹽傳聞的影響,全縣發生了群眾包圍鹽業公司搶購食鹽的事故,還有部分經銷商不斷制造謠言,大幅抬高鹽價。為了告訴群眾真相,正面引導輿論。他先后多次深入鹽業公司和鄉下的集鎮、村莊展開詳細的采訪,還主動聯系工商部門,嚴厲打擊部分不法經銷商,并電話采訪省上主管部門領導和相關專家,澄清事態,說明真相。連續發出了六篇新聞,在當晚的《秦安新聞》中循環播出,群眾看了新聞,知道了事實真相,當晚就解散了包圍。

全心投入 履職盡責
在日常工作中,無論上級安排什么任務,他都是毫不猶豫地接受,圓滿出色地完成。2010年,省級語言文字達標考核將文廣局確定為主要單位。他獨立承擔起各項語言文字考評材料的撰寫工作。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吃住在單位,日夜加班,克服資料缺少,收集困難等諸多困難因素,通過二十多天的奮戰,先后撰寫相關材料180余份,拍攝專題片3部,順利通過了省語委的驗收。2011年,針對文化體制改革中局臺分離的現狀,他又承擔起為電視臺制定藍圖規劃的重任。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日夜加班,翻閱了六十多部專著,研看二十多個省級衛視的臺基設置,完成了10多萬字的《秦安廣播電視臺運行方案》的策劃和撰寫工作。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和表揚。近年來,針對全省建設紀錄片大省的戰略規劃,他主動承擔起全縣記錄資源的挖掘、整理工作。先后策劃并完成了《探秘葫蘆河》、《文明曙光大地灣》、《鐵漢御史安維峻》、《秦安貨郎擔》、《媧皇祭》五部紀錄片文案。其中《文明曙光大地灣》獲得2014年敦煌國際電影節“甘肅省十大優秀紀錄片”選題。2015年3月,在他的積極協調下,大型人文紀錄片《媧皇祭》策劃文案正式通過中央臺的審核。這為絕對落后的地方臺探索拍攝大型戰役性電視節目實現了有益的探索。針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知識面窄,對地域文化了解不多的現狀,他積極倡導“地域文化進校園”活動。主張將本地的品牌文化搬進校園,增強學生對當地優秀文化的了解,激發大家對家鄉的熱愛。為了使資料準確無誤,他自掏腰包,去省圖書館查閱并復印了相關資料。加班加點完成了規劃設計,并在秦安一中建成“成紀文化園”一座。首次系統地呈現了五大成紀文化品牌,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和外地學校的效仿。

堅持原則 嚴于律己
在單位,他分管節目創優、制度創新和廣告創收工作。一直以來,他都做到了在金錢面前不低頭,在制度面前不含糊。嚴格按照單位的規章制度和《廣告法》的規定加強廣告創收監管。沒有收受客戶的一針一線而法外開恩,沒有吃商家的一餐一飯而暗箱操作。為了堵住漏洞,他創設了“三級領導簽字”、“四個環節審核”的程序,將廣告投放的程序置于全臺的監督之下,實現了透明操作,依法播放,徹底杜絕了廣告經營中的不良行為。多年來,他所做的工作得到了組織的肯定和認可。先后獲得省、市、縣各級獎勵29次。兩次被評為“青年崗位創新能手”, 2008年評為天水市扶殘助殘先進個人,2010年被評為宣傳秦安先進個人,2012年被評為全縣優秀共產黨員,2015年被評為秦安縣勞動模范,2016年被評為全市勞動模范。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伏曉黎在工作中,處處以集體利益為重,以大局為先,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堅持扎扎實實干事,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塑造了一名基層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