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產業發展交流會期間,秦安縣委外宣辦組織縣新聞中心和縣電視臺記者就優化秦安蜜桃品種和樹立秦安蜜桃品牌采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王力榮研究員。
記者:王老師您好,您已經來秦安好多次了,您最早來秦安和現在來秦安參加全國的桃產業交流大會,您覺得有什么變化?
王力榮:二十五年以前,秦安縣就已經建立起了無公害萬畝桃園基地,蜜桃產業有了一定的發展。秦安作為桃栽植的起源地之一,我們收集了很多地方名特優品種,像秦安一號、秦安二號桃樹品種,到現在還依然保存在國家的桃種類資源庫里面。當時的秦安一號、秦安二號蜜桃雖然個頭不是很大,但是非常甜,就是那種水蜜桃型的。但是當時蜜桃產業技術沒有現在成熟。現在秦安蜜桃生產開始標準化生產了,并且運用生物防治和現代化的栽培的技術。

記者:您對這次桃產業發展交流會有什么印象,秦安發展桃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哪?
王力榮:今年的賽桃會給我的感覺還是非常的震撼,整個展廳一百多個桃樣品,體碩色艷,硬度也很好。桃之所以能在黃土高坡栽培,我覺得有得天獨厚的一個優勢,首先這一地區是比較干燥,雨季降雨量相對偏少,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這為優質桃的生產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生態基礎。第二個優勢我感覺秦安還有區位優勢。秦安地區的栽培面積是西部最大也是最集中的。據我了解,烏魯木齊、銀川、西寧市場市場上的桃子都是從秦安引進的桃子。
記者:您是中國農科院創新工程桃種植資源與遺傳育種的首席科學家,您從事那方面的研究?
王力榮:種植資源和遺傳育種兩大方面,具體的來說,種植資源首先是收集,收集國內外的品種然后保存到國家的基因庫里;其次是保存,現在一般是陸地保存或者說田間保存,每個品種種幾棵,同時做病毒檢測,保證它的遺傳穩定性和完整性;再次是評價,評價這個品種表現怎么樣,現在也逐步的從表現型到基因型,就是為了更好的利用;最后就是共享,除了有知識產權的品種外,種植資源在國內全部是免費共享的。遺傳育種就是優質、安全多樣的新品種培育、育種技術和真木品種。培育一個新品種至少要十幾年的時間,有些甚至要二十多年三十年的時間,現在為了加快育種進程,在初期要提早選擇,做分子技術的一個研究創新。

記者:請您從育種、栽培技術這些方面談一談秦安的桃產業以后的發展,提一些好的建議。
王力榮:建議秦安的桃產業在品種方面要多樣化,因為桃子的多樣性是非常豐富的,在綠葉果樹之中沒有別的樹種能跟桃子相比,論果肉有黃的有白的還有紅的,像今年的賽桃會上雖然也有油桃,但油桃品種相對來說比較少,黃桃基本上沒有。其次在優質上下功夫,老百姓總結得非常好,好吃、好看就是優質,優質是指的內在品質,好看是指的外在品相。秦安在桃產業的多樣性上可以進行一個適當的擴展,我們也要適當發展油桃、蟠桃、油蟠桃的種植。尤其像油桃,秦安地區可能比南方更有氣候優勢。栽培技術上要加大標準化的建設化的能力,從苗木的培育,定植方式,整形方式,以及田間管理都實行標準化生產,只有標準化生產,才是決定水果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樹立秦安蜜桃品牌,雖然有區位優勢,但是距離大的終端消費市場很遠,所以要做好冷鏈運輸,分級包裝,這樣才能讓秦安蜜桃走的更遠。要結合每年的桃花會等活動大力開發桃文化旅游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對于帶動桃產業的發展以及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