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齊 泰山移
——二論清社公路“當代紅旗渠精神”
□本報評論員
清水人民在沒有國家一分錢投資的情況下,舉全縣之力,依靠全縣人民齊心協力、艱苦奮斗的精神,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在崇山峻嶺之間打通了長達32.8公里的清社公路,這正是“當代紅旗渠精神”——充分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創造的偉大奇跡。
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的各項事業,既然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必須最大限度地發動群眾,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只要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與參與,我們就沒有克服不了的艱難險阻。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所做的工作是否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否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與支持。清社公路從設計施工,到征地拆遷、急需經費籌措等每個環節,都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老百姓砍果樹、遷墳墓、拆宅院,男女老幼背上干糧跋山涉水趕幾十里山路參加義務勞動,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先后出工出勞30萬人次,對公路建設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這說明清水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打開清水南通道的決策和全縣人民盼望開通致富路,改變清水貧窮落后面貌的思路想到了一塊兒。清水縣決策層倡導干的事情,正是老百姓希望干的、想干的。有了全縣30多萬人民群眾的支持,清社公路才能夠創造出沒有項目支持、沒有國家一分錢投資的情況下順利貫通的人間奇跡。
人心齊,泰山移。清社公路建設,是對清水全縣人民自我挑戰、自我超越精神的一次大檢閱。清水縣委、縣政府清醒地意識到,要改變清水貧窮落后面貌,就必須以超常之舉,干超常之事,發揚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的“紅旗渠”精神,動員全民參與,全社會支持,所以他們作出了“舉全縣之力,凝萬民之志”,依靠全縣人民的力量和聰明才智修建清社公路的決策。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一旦被激發起來,就會迸發出無窮的精神動力。工程一動工,30多萬清水人民心往一起想,勁往一處使,冬戰嚴寒,夏戰酷暑,一心一意支援清社公路建設。公路建設中的困難一次又一次被人民群眾的熱情和干勁所克服,終于在群山之間開拓出一條人間坦途。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再一次顯示出無比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40多年前,河南林縣人民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創造的人間奇跡,是我們民族自強不息、戰勝困難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清水人民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艱苦創業,迎難而上,為我們經濟欠發達地區改變貧窮落后面貌樹立了榜樣。
當前,我市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重要時期,只要我們發揚清社公路的“當代紅旗渠精神”,把全市350多萬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都調動起來,艱苦奮斗,團結一心,知難而進,就一定能夠開創天水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實現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天水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