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縣作為一個農業大縣,始終把農業綜合開發作為確保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措施,近三年來,共投入各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0913萬元,其中農業綜合開發資金1080萬元,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生產能力,托起了農民增收的希望。
“每畝地增收200公斤小麥,價值300元,以前,這里都是沙礫地,沒有水,遇到天旱,種啥啥不成,畝產僅能打100公斤左右的糧食。現在水有了,地更平了,就是遇到天旱也能豐收了。”清水縣紅堡鎮安坪村村民景勤學談起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給他帶來的實惠,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阻礙著紅堡鎮安坪村的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劃入農業開發綜合項目區的土地過去都是中低產田,如今放眼望去,這些土地已是田成方、樹成林,路相連、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處處生機盎然。

據清水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辦公室副主任談智峰介紹,近年來,清水縣共投入各類農業綜合開發資金1080萬元,累計改造中低產田1.65萬畝,新增高效農田11000多畝,增加糧食生產能力22萬公斤;擴大良種種植面積3600畝,項目區農產品優質率達80%以上。2007年項目區糧食總產達114萬公斤,農民增收77萬元。 清水縣圍繞糧食主產區,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穩產高產的基本農田,大力進行農業機械化、水利化、良種化及標準化示范建設。2006年在位于紅堡鎮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開發投資達543萬元,對1200畝的水田灌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項目區的灌溉條件,大大提高了灌溉保證率,成為全縣的重要農業生產區。
同時促進了農民增收,目前該項目區農戶人均純收入近1900元,遠遠超過全縣2007年底1692元近200元。近3年來,清水縣共建設小型水庫一座,大中型蓄水池4座,打機電井20眼,修建大小田間水利工程1026個,新增灌溉面積0.9萬畝。通過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原來非旱即澇的農田變成了標準良田,增強了農業發展的后勁。
清水縣農業綜合開發針對全縣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低問題,大力組裝配套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采取科技承包的方式,通過招標,把有關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引進到項目區里來,組建科技示范區。2007年,全縣首個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園在紅堡鎮項目區建成,在小麥、玉米高產品種的培育,優質蔬菜、花卉種植以及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等眾多增產措施上進行示范推廣,促進了全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大幅度提高。近3年來,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共引進名特優品種16個,引進航天系列品種9個,示范推廣先進實用農業技術6項,使農村技術服務網絡更加健全,農業開發的科技含量有了明顯提高。(劉海仙楊兆康)

秦亭鎮萬畝核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