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隆重開幕

雷鳴出席會議

阮珠有主持會議
(清水縣委對外宣傳辦公室 劉海仙 楊兆康)2月6日,清水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軒轅賓館隆重開幕,該縣四大組織領導出席會議。
會議由縣人大主任阮珠有主持,縣委副書記、縣長劉天波作了清水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劉天波在政府工作中首先對2008年工作報告進行了回顧。他說,2008年,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我們接連經歷了低溫凍害、特大地震災害和全球金融危機沖擊等歷史罕見的重大挑戰和考驗。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縣人民,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增長提速、效益提升、活力增強、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圓滿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了追趕戰略和跨越式發展的新突破。經濟實力持續增強,全縣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農民人均純收入四項指標增幅居全市第一,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兩項指標增幅居全市第二。農村經濟提速發展,實施了農業產業化“6431”工程。推進科技增糧工程,扶持發展旱作農業,糧食總產達到1.46億公斤,創歷史新高。實施林果產業“558”工程,新植蘋果、核桃11.83萬畝,郭川基本建成蘋果鄉。實施“1810”養雞工程和“5120”能繁母豬工程,新建養殖小區10個,畜禽飼養總量達到208萬頭(匹、只)。完成了蔬菜種植“253”工程任務,種植設施蔬菜1252畝,搭建塑料大棚3000座。多渠道輸轉勞務人員5.26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44億元。城市經濟煥發活力,積極推進工業強縣戰略,認真實施“10強50戶”工程,不斷完善四個工業園區基礎建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10戶規模較大的企業入駐園區。軒轅紙業、天賜實業、天水偉業、鑫燁化工等4戶企業相繼投產,天河酒業“金充國”、“天河春婚慶宴酒”兩大系列新產品產銷兩旺。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城區“五橫四縱”的道路骨架網絡基本形成,城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投資2531萬元,實施縣城“五路三橋一場”工程建設,南環路西段、充國北路、草川路北段、廣場西路、兩座金水河橋、軒轅大道西干河橋、城區生活垃圾填埋場等工程相繼竣工交付使用,軒轅大道東擴西延工程城區段完成年度建設任務。西江新城、金水嘉苑、濱河銘苑、中山華庭、經典莊園等房地產開發項目進展順利。秦亭、白沙等鄉鎮小城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災后重建進展順利,災情發生后,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開展了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確保了受災群眾安全越冬。項目和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編制上報各類項目451項,涉及投資56.26億元。到位項目資金4.29億元,其中,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到位資金1.18億元,擴大內需新增中央預算投資2976.4萬元;實施新建、續建項目80項,總投資12.5億元。進一步完善招商機制,創新招商方式,年內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39項,涉及投資15.98億元,實施98項,續建21項,到位資金6.27億元。財政收支大幅度增長,大力培植財源,加強稅收征管,狠抓增收節支,公共財政職能不斷增強,財政收支再創歷史新高。民生工作不斷加強,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的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488人、6688人、9965人、2855人和1400人;城鎮職工大額醫療保險和村干部養老保險全面啟動;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深入推進“平安清水”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高度重視維穩信訪工作,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平安縣”。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保障機制,不斷深化教育人事三項制度改革,學校管理日趨規范,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加強,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萍际聵I迅速發展,完成星火骨干培訓5200人(次)、普及型培訓4.1萬人(次)。全面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翻番政策,農民參合率達到94.3%,為1.92萬名住院病人報銷醫療費1988.62萬元。以軒轅文化為品牌的特色文化大縣建設進一步加強,挖掘、整理、公布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0項,道教音樂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高度重視“兩案”辦理工作,共辦理落實市、縣人大代表建議78件、政協提案135件。十件實事完成較好。除第三屆軒轅文化旅游節暨經貿項目洽談會因5·12地震影響未舉辦外,其余九件實事均順利完成。

對于2009 年的工作,劉天波說,2009年,是全縣實施追趕戰略和跨越式發展,“十一五”后期由夯實基礎、積蓄后勁、提升優勢向厚積薄發、全面提速、跨越式發展的轉折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和縣委十三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的總體部署,繼續實施“農業穩縣、工業強縣、商貿活縣、科教興縣、旅游富縣”五大戰略,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地方工業化、縣域城鎮化,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招商引資為抓手,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區域布局開發,壯大鄉域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千方百計保增長、擴內需、強基礎、調結構、促和諧,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17.9億元,增長19.1%;大口徑財政收入預算安排5060萬元,比上年預算數4600萬元增長10%,力爭達到6300萬元,比上年完成數增長12.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億元,增長5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億元,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2445元,增長1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縣政府將重點抓好九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抓好產業基地建設,夯實農民增收基礎。按照“擴量、強管、提質、增效”的思路,圍繞“6551”(60萬畝干鮮果,其中核桃40萬畝,蘋果20萬畝;年畜禽飼養量500萬頭、匹、只;種植蔬菜5萬畝;種植半夏1萬畝)農業產業化近期目標,今年繼續實施“6431”工程,即栽植核桃6萬畝,栽植蘋果4萬畝,畜禽飼養量凈增100萬頭(匹、只),飼養總量達到300萬頭(匹、只)以上,適地相對規模種植蔬菜1萬畝。在干鮮果發展上,繼續實施“558”工程,即建設5大產業帶(新城方灣梁萬畝產業帶,黃門樊家梁萬畝產業帶,西部八流域萬畝產業帶,秦亭莜麥嶺萬畝產業帶,紅堡太坪萬畝產業帶),建成新城、黃門、白沙、土門、賈川、金集、紅堡、秦亭8個萬畝鄉鎮,建成千畝以上干鮮果基地50個(8個萬畝鄉鎮之外的10鄉鎮至少各建成千畝以上點5個),完成10萬畝干鮮果基地建設。在畜牧業發展上,實施“185”養雞工程(18鄉鎮至少各發展1個養雞小區,18鄉鎮規模養雞平均凈增5萬只以上)和“8110”能繁母豬工程(鄉村每8戶新增1頭能繁母豬,全縣仔豬凈增10萬頭以上),全縣畜禽飼養量凈增100萬頭(匹、只),飼養總量達到300萬頭(匹、只)。在蔬菜種植上,繼續實施“253”工程(以紅堡、永清、黃門、松樹、白沙5鄉鎮為主,在全縣適宜區發展2000畝4000座大棚蔬菜,全縣發展大田蔬菜5000畝,適宜區麥后復種蔬菜3000畝)。種植經濟作物5萬畝,其中中藥材2萬畝。發展特色種植4.3萬畝,其中,大麻1.5萬畝、蠶豆1.4萬畝、蘆筍5000畝、甜玉米7000畝、架豆王2000畝。在糧食生產上,落實“種子、植保、沃土、地膜”四大增糧工程措施,大力推進旱作農業“十百千”示范工程,發展旱作農業20萬畝,確保糧食總產量在正常年景下達到1.2億公斤以上。實施好綜合性生物質能源項目,抓好文冠果基地建設的規劃、育苗和核心基地建設,推動生物質熱電廠籌建工作。抓好區域開發建設,積蓄農民增收后勁。按照“做大規模、做優品質、做強品牌”的思路,全力抓好區域開發,加快建設以郭川、遠門為中心,輻射中西部的花牛蘋果生產基地;以隴東、草川為中心,輻射東南部的優質核桃生產基地;以秦亭、山門為主的肉牛飼養基地;以白駝、土門為主的瘦肉型豬飼養基地;以永清、紅堡為主的蛋雞養殖基地;以秦亭鎮為主的放養雞飼養基地。提高中部率先效益。大力扶持中部永清、紅堡、白沙3鄉鎮,以發展高效農業為突破口,率先實現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提升南部開發質量。推進南部隴東、草川、豐望3鄉在農業產業化經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向深度和廣度開發。推進西部崛起進程。西部金集、郭川、土門、遠門、賈川5鄉鎮,突出抓好以蘋果為主的優勢產業發展,完成干鮮果基地建設3.7萬畝。加快北部提升速度。北部黃門、王河、白駝、松樹4鄉鎮,依托產業基礎,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完成核桃基地建設2.6萬畝。促進東部培育步伐。東部新城、秦亭、山門3鄉鎮,充分發揮潛在優勢,加快農業產業化培育步伐,完成核桃基地建設2.6萬畝。抓好龍頭企業建設,延伸農民增收鏈條。抓好農業基礎建設,搭建農民增收平臺。抓好扶貧開發建設,提高農民增收能力。抓好農業品牌開發,提升農民增收效益。抓好農村綜合改革,保障農民增收成果。二是壯大地方工業規模,加快商貿旅游業發展。堅持工業強縣,圍繞實現“2510”目標,依托現有工業基礎和資源優勢,以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為主線,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工業園區為平臺,大力發展酒飲、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礦產資源開發四大主導產業,狠抓“10強50戶”重點企業擴效增稅工程和“135”工業經濟培育工程,年內完成工業總產值2.6億元。三是加強城鄉建設和管理,打造最佳宜居環境。以建設天水生態旅游“后花園”為目標,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提高城鎮管理水平,積極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全力打造具有獨特文化品位的山水縣城。四是狠抓項目和招商引資工作,拉動經濟社會提速發展。強化發展抓項目的意識,堅持“經濟建設以項目工作為中心,項目工作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全力抓好項目工作,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確保爭取無償資金3.2億元以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億元以上。五是加強財稅金融工作,確保財政收支較快增長。發揮公共財政職能,完善財稅管理體制,加強財源建設,改善金融服務,不斷提高財政綜合實力和金融保障水平。六是堅持城鄉統籌,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重視發展衛生事業,大力繁榮文化事業,狠抓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發展其它各項事業。七是高度關注民生問題,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關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全體公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八是抓好災后重建工作,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嚴格按照災后重建規劃和實施方案,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全面完成農村災后重建任務。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災后重建項目,繼續采取群眾自籌、社會捐助、對口援建、信貸扶持、市場運作等措施,多渠道籌措災后重建資金。認真落實國家、省、市災后重建的各項政策,加強重建資金和物資管理,及時足額發放各種重建補貼和救助資金,協調落實好重建信貸資金。九是圍繞群眾切身利益,辦好利民惠民實事。從解決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按照“普惠制、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和當年辦結,資金主要由中央、省、市和縣級財力安排”的原則,確定為民辦好12件43項實事。

劉天波強調,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以建設服務型、法治型、廉潔型和效能型政府為目標,進一步轉變職能,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