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任務 真抓實干
全面提升清水教育教學質量
清水縣人民政府縣長 劉天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清水縣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實現教育均衡優先發展為目標,扎實推進教育觀念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機制創新,不斷深化三項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不斷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為全面提高全縣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下一階段,全縣要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教育工作思路,進一步落實責任,明確任務,真抓實干,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要切實加強領導,落實“三個到位”。一是思想認識要到位。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要按照胡總書記的要求,充分認識教育事業在推進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抓好教育事業長足發展。二是組織領導要到位。教育工作能否抓出成效,關鍵在領導。各鄉鎮、縣直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要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把加快教育發展納入各自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重點抓、抓重點,統籌兼顧,強力推進,要親自研究教育事業發展,親自解決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關心教職工生活,盡最大努力解決他們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具體困難,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同時做到教育經費優先撥付,學校用地優先規劃,人員編制優先考慮,教師工資優先保障,校園周邊環境優先治理,貧困學生優先補助,留守兒童優先關懷,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真正做到經濟工作與教育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三是經費保障要到位。縣級財政要積極籌措資金,為教育優先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建立科學的財政分擔機制,建立債務償還機制,積極清理、化解各類債務。認真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繼續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切實做到新增財力3%用于教育公用經費支出,逐步提高教師待遇,為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鄉鎮也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多方籌措資金,支持教育發展。要積極探索多元辦學、多渠道籌資的新路子,吸引民資、利用外資參與全縣教育發展。
二要突出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要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教育教學質量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務,是教育事業發展的生命線,是提高人的素質的關鍵。要大力實施“質量立教”、 “質量立校”工程,明確辦學目標,落實推進措施,做實活動載體,建立科學評價機制,嚴格督查考核,向管理要質量、向教科研要質量、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要積極借鑒縣三中、白沙農中實施杜郎口課改模式的成功經驗,在全縣各中學推行杜郎口課改模式,中心小學要大力推廣洋思課改經驗,明年逐步向各完小和教學點推廣,以此推進城鄉之間、學校之間教育的相對均衡發展,推進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教育共同發展,推進教育規模、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益的協調發展。小學要突出三合率,初中要突出七合率,高中要突出上線率,職業教育要突出就業率。要把小學質量作為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和工作的主要著力點,規范管理,改進教法,確保基礎教育全面發展。初中是聯系小學與高中的關鍵環節,要突出重點,優化資源,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普通高中是全縣教育對外形象的窗口,高中教育發展的快與慢、質量的高與低,直接決定著今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要圍繞“上線率”,鎖定高考目標,不斷提升高中教育的競爭力,同時,要抓緊轉變辦學模式,加大師資力量配備,促使縣六中與縣一中同步跟進,辦出特色,辦出效益。今后,全縣將進一步完善教育質量獎勵機制,對在教育管理或教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在省級以上范圍具有積極影響的校長或教師給予重獎;對考上全國知名高校的學生給予重獎,努力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良好局面。縣教育體育局要實施教學質量全程監控管理,建立和完善高中、初中、小學各階段、各學科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評價體系,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使小學雙合率(中小三合率)、初中七合率每年提高5個以上百分點,高考應屆生文理本科上線率每年提高3個以上百分點。二是抓好師德師風建設。縣教育主管部門、各學校要引導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強化師德修養,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努力培養一支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樂于奉獻、為人師表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三是推動教育事業均衡發展。均衡發展是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也是體現教育公平的要求。要結合教育布局調整,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合理分配鄉鎮初中、小學、幼兒園的辦學力量,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要在重點抓好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借國家實施中職擴招、資助中職貧困生的東風,依托天水農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要狠抓高中教育教學管理,努力提高高中辦學質量。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和貧困兒童教育,盡最大努力解決他們上學難的問題。

三要繼續深化教育人事三項制度改革。針對清水縣教育管理現狀,迫切需要建立與現代化教育相適應的教職工管理制度。縣上要根據有關政策規定,借鑒其他縣區經驗,逐步落實中小學校長歸口管理機制,同時認真落實行業歸口和專職負責機制,教師調配、職務評聘、資格認定由教體局具體組織實施,其他相關部門要積極協助,履行好本職責任。要進一步強化編制核定工作,根據校際之間人員的分布不同,合理設置各類崗位,明確崗位職責,著重解決“超編爭崗”和“缺編空崗”的問題。建立健全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勵競爭機制。
四要狠抓校舍安全工程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校舍是學校最重要、最基本的基礎設施,校舍安全直接關系著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也關系著社會和諧穩定,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參與部門多的系統性工程。因此,各鄉鎮政府、各有關部門及學校一定要按照國務院和省、市的統一部署,做好全縣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對經鑒定需進行抗震加固措施方能使用的校舍,在按專業部門提出的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加固改造后,經相關部門驗收檢測合格,方可納入完好校舍資料庫;對經鑒定不符合要求、不具備維修加固條件或加固后仍達不到抗震要求的校舍,堅決停止使用,限期拆除,并按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和建設工程強制性標準重建。還要做好改造加固方案和計劃,列出具體時間表,限期改造完成。新建校舍必須按照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進行建設,校址選擇要符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和國家關于《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學校規劃建筑設計守則》的規定,避開有隱患的淤地壩、蓄水池、山體滑坡等區域。真正把校舍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眾最放心的建筑,為促進教育安全和教育公平,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