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ㄇ逅h委對外宣傳辦公室 楊兆康 張建新)1月6日上午,清水縣軒轅賓館北二樓會議室洋溢著和諧奮進的氣息,十面鮮艷的紅旗簇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相互輝映,莊嚴喜慶,格外醒目,主席臺前鮮花簇擁,生機勃勃。上午8點30分,備受全縣人民關注和期待的清水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隆重開幕。
大會應到代表178名,因病因事請假15人,實到163名,符合法定人數。

在主席臺就座的有(按姓名筆劃排列):馬小龍、王振宇、石峰、樂傳平、劉天波、劉中秋、阮珠有、妥國保(回)、汪天喜、宋宏亮、張秀麗(女)、陳喜祥、 陳登峰、趙云清、趙愛平、夏草、剡海明、韓新華、蔡虎林;在主席臺就坐的還有特邀的部分離退休老干部:張問政、紀克義、王定成、王北寧、溫欽康、王定典、王新政、汪啟明、申煥德。
在主席臺就座,出席這次會議的還有:縣人大常委會縣級干部李海祥、吳九奎、劉俊西;縣政府副縣長蔡俊杰、張慶元、吳玉鋒、安和平;縣政協副主席周具珍、王明順,縣法院院長趙小平、縣檢察院檢察長閆忠祥。在會場前排就坐,出席這次會議的還有縣直有關單位的縣級干部張永順、楊守升。
在主席臺就座,列席這次會議的有:縣委常委邢靜,縣政協副主席劉金富,縣政協縣級干部謝紅鋒、郭炳林、王天奉、溫六吉,縣人武部部長馬川信,邀請的省、市駐清單位天水農校校長高強、山門林場場長陳明琦,在會場前排就坐,列席這次會議的還有:縣直有關單位的縣級干部王康壽、周建新、張興盛、周禮新、李彥珠。
列席這次會議的還有:不是縣人大代表的省市人大代表,出席政協清水縣第七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的全體委員,不是縣人大代表的縣人民政府組成人員,縣委、縣政府有關工作部門和群眾團體、法檢兩院的負責人,不是縣人大代表的鄉鎮人大主席、鄉鎮長及縣人大常委會各工作部門負責人共233人。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阮珠有主持會議)
大會的執行主席是(按姓名筆劃排列):馬小龍、王振宇、劉天波、劉中秋、阮珠有、汪天喜、宋宏亮、陳喜祥、剡海明、梁桂林、 裴貴軍、蔡虎林。

縣委副書記、縣長劉天波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了工作報告。他說,“十一五”時期,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五年來,縣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5·12”地震等重大考驗,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擴大內需和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等難得機遇,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全縣呈現出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改善、各項事業進步、社會和諧穩定的喜人局面,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取得了追趕戰略和跨越式科學發展的新成績。五年來,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始終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全方位擴大招商引資,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始終堅持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不動搖,城鄉面貌變化巨大,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民生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始終堅持狠抓和諧清水建設,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社會管理不斷加強。至2010年底,預計全縣生產總值達到21.13億元,較“十五”末增長1.4倍,年均增長1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500萬元,較“十五”末增長4倍,年均增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億元,較“十五”末增長1.1倍,年均增長16.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8億元,較“十五”末增長8.4倍,年均增長56.7%;大口徑財政收入1.3億元,較“十五”末增長5.3倍,年均增長4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400萬元,較“十五”末增長4.8倍,年均增長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5元,較“十五”末增長89%,年均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2801元,較“十五”末增長98.7%,年均增長14.7%。三大產業結構由“十五”末的37.6:16.6:45.8調整到2010年底的29.15:21.3:49.55。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大口徑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項指標較“十五”末翻番,實現了“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十五”平均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目標。
劉天波指出,2010年,縣政府千方百計“擴內需、強基礎、調結構、促和諧”,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篩選儲備各類項目62項,涉及投資187.68億元,落實各類項目資金4.3億元。天平鐵路清水段加快建設,莊天二級公路清水段及清水支線全面開工建設,組織實施土地開發整理、農業綜合開發、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王店飲水安全等項目116個,累計完成投資14.6億元,縣上確定的50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3億元。簽約、實施招商引資項目98項,到位資金9.5億元。農村經濟取得新成績。完成干鮮果基地6.06萬畝,建設標準化果園4.03萬畝;新建養殖小區10個,黃牛飼養量達到17.03萬頭,新繁育土雞10萬只、放養雞20萬只;新增無公害蔬菜面積1.2萬畝,種植雙壟溝播玉米15.53萬畝。新修梯田4.9萬畝,新建戶用沼氣4500戶,建成黃門王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4鄉鎮63個自然村1.9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完成生態造林2.94萬畝、補植補造3.84萬畝、公路綠化33.8公里。山門馬堡、白沙馬溝等6個市級新農村示范村順利通過驗收。在永清李溝、紅堡賈灣率先開展城鄉一體化建設試點,161戶新居基本完成主體建設。8個整村推進項目和西部整流域試點項目全面完成年度任務。多渠道輸轉勞務人員5.98萬人,創收5.08億元。工商經濟取得新進步。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總體規劃》編制和評審工作全面完成,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加快,年產10萬噸大元機電加工項目和年產5萬噸礦泉水開發項目開工建設。軒轅紙業投資2500萬元完成技術改造,天河酒業“羲皇故里”商標獲全省著名商標獎。家樂等大型便民超市建成使用;A建設取得新成就。實施了東部新城區建設,新增儲備用地1048畝。充國廣場動工建設,規劃13號路、8號路建成使用,軒轅大道西延工程、規劃14號路、豐盛路開工建設,完成了清泉煙柳景觀工程,牛頭河城區段水力自控翻板壩4-7級合攏蓄水。稠泥河至遠門等5條100.4公里通鄉油路、5條29.5公里通暢工程全面完工。財政收入取得新突破。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增幅居全市第一;完成財政總支出10.8億元,占變動預算的116.7%。我縣被列為全省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試點縣,在18鄉鎮的45個村啟動實施。退耕還林、糧食直補等25項惠農補貼資金全部納入“一冊明、一折統”管理,實現了由縣財政統發到戶。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狠抓教育布局調整,新建五中投入使用,高中課程改革深入推進,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兒童美德教育工程加快實施,狠抓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成立了市級養雞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引進科技新品種35項,推廣新技術12項。清水大劇院和秦亭等13鄉鎮文化站開工建設,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800戶。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通過驗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笆濉卑l展規劃及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基本完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和第二輪修志工作進展順利,縣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雙擁共建等其它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新成績。民生建設取得新成效。省、市確定的民生實事和縣政府承諾的12個方面30件實事全部兌現。新增城鎮就業2564人,各項社保補貼和廉租住房補貼全面落實到位,實施殘疾人危房改造100戶。加強以物價為重點的市場經濟秩序整頓,維穩信訪和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平安清水”建設深入推進,社會大局保持了和諧穩定。

劉天波指出,“十二五”時期,是清水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重要轉型期和跨越突破期,加快清水發展面臨許多難得機遇和有利條件。國家將繼續實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宏觀政策,已出臺的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政策及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特別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全面實施,省委提出的“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市委提出的“1135”區域發展戰略,都為我們實現跨越式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良好機遇和項目支撐。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步伐將繼續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農村建設和天平鐵路、莊天二級公路的建成,將助推我們擴大投資,加快發展。只要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審時度勢,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就一定能夠進一步開創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五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的部署,搶抓機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全面落實省委“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戰略和市委“1135”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園區帶動、川區率先、山區提升、城鄉共建、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加速“農業產業化、工業新型化、三產社會化、城鄉一體化、生態文明化、社會和諧化”進程,奮力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和諧、魅力新清水。主要奮斗目標是:至“十二五”末,生產總值達到42.5億元,年均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億元,年均增長20%;大口徑財政收入2.75億元,年均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5.5億元,年均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1億元,年均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90元,年均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5630元,年均增長15%;力爭經濟總量在全省的位次明顯前移,人均生產總值達到全市中等水平,努力實現“三翻番”(全縣生產總值、大口徑財政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三高于”(人均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高于省、市平均增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高于“十一五”平均水平)、“三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與全市平均水平持平),“三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城鎮登記失業率和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以內)。圍繞以上目標,縣政府將統籌兼顧,重點抓好項目和招商引資,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工商經濟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協調發展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劉天波說,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h政府將認真貫徹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縣委十三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確定的工作思路,全力抓好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24.3億元,同比增長15%;大口徑財政收入預算安排1.52億元,增長1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200萬元,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8億元,增長2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2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億元,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0元,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3221元,增長1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之內?h政府將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一、狠抓項目和招商引資,拉動經濟社會提速發展。堅持把項目作為加快發展的關鍵和支撐,全力抓好一批重大項目的論證、爭取和實施,確保爭取無償資金4.2億元以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億元以上。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按照“強基礎、調結構、興產業、扶龍頭、抓改革、促增收”的要求,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以促進專業化、標準化、規;⒓s化為重點,堅持“走產業路、打果品牌、念畜禽經、建蔬菜園、發勞務財、富全縣民”的思路, 抓好林果、畜牧、經作、勞務四大支柱產業,夯實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基礎,切實做到“強農惠農的思想認識只能增強不能削弱,強農惠農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小”。一是抓好產業基地建設;二是抓好農業基礎建設;三是抓好新農村建設;四是抓好勞務產業發展;五是抓好扶貧開發建設;六是抓好龍頭企業建設;七是加強農業品牌建設;八是繼續深化農村改革。三、壯大地方工業規模,加快商貿旅游業發展。深入實施工業強縣、商貿活縣、旅游富縣戰略,以工業園區建設為抓手,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重點,著力促進工商旅游業提質增效。一是抓好工業園區建設;二是完善城鄉市場體系;三是加快發展旅游產業。四、提高城鎮化水平,打造最佳宜居環境。進一步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功能,強化管理,不斷提升城鎮化水平。一是抓好縣城建設;二是抓好交通建設;三是抓好小城鎮建設。五、加強財稅金融工作,確保財政收支較快增長。堅持以人為本的公共財政方向,努力做大財政經濟,保證重點公共支出需要,進一步提升財政支持發展的能力。加強財源建設,著力培育效益型財源,夯實財政增收基礎,努力增加財政收入。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加強重點稅源的動態管理,保證財政收入及時、足額、均衡入庫。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支出,厲行節約,確!叭r”、社會事業、保障民生和重點項目等方面的支出及時到位。積極推行部門預算,加大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非稅收入管理力度,理順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加強財政監管,規范財經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金融協調服務,引導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信貸支持力度,努力增加信貸總量。六、堅持城鄉統籌,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協調,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科技事業,重視發展衛生事業,加快發展文化廣播影視事業,狠抓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發展其它各項事業。七、高度關注民生問題,積極構建和諧社會。以實施“十大惠民工程”為重點,集中力量解決好民生領域的突出問題,確保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水平有新的提高。抓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加強社會保障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八、圍繞群眾切身利益,辦好利民惠民實事。今年,縣政府要從解決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堅持普遍惠及、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四級籌集、當年辦結的原則,辦好10個方面36件實事:1、依托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完成18鄉鎮100個村的巷道硬化工程。2、完成豐望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豐望、紅堡2鄉鎮38個自然村1.51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3、建成6萬畝干鮮果基地;實施以小泉峽綠色長廊為重點的林業生態建設,完成各類造林3萬畝。4、完成新城蒲魏、黃門小河等2鄉8村整村推進項目;完成紅堡賈灣等4村320戶易地扶貧搬遷。5、新修牛頭河馬溝段等堤防4條12.46公里。6、抓好遠門鐵爐梁、紅堡太陽梁、王河桐林灣梁和太石河流域4個萬畝梯田示范點建設,實施好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項目,全縣完成梯田建設4.1萬畝。7、完成莊天二級公路支線(縣城至紅堡、縣城至溫泉)建設和黃門至新城通鄉油路工程,完成通村水泥路6條60公里,全縣完成道路建設100公里。8、完成東部新城區充國廣場和規劃14號路、豐盛路建設;啟動火車站廣場和軒轅湖建設;完成規劃6號路、7號路和軒轅橋建設;完成金河商場改造工程、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年度任務、翻板壩建設工程和牛頭河十里風情線景觀綠化,實施金水河污染治理工程。9、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建成鑫盛廉租房1800套,經濟適用房110套。10、建成清水大劇院;完成縣二幼綜合樓建設,建成縣三幼和遠門中心小學等10所1萬平方米校安工程。這些實事,縣政府將全力爭取項目,集中財力,逐一制定實施方案,落實措施,確保把實事辦好。
劉天波就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指出,將以建設服務型、法治型、廉潔型和效能型政府為目標,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一是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執政為民能力;二是建設法治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三是建設廉潔型政府,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四是建設效能型政府,提高務實創新能力。

(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趙劍孝作計劃工作報告)

(縣財政局局長張煒作財政工作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