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縣委對外宣傳辦公室 楊兆康 張建新)1月5日上午,清水縣軒轅賓館北二樓會議室燈光璀璨、花團錦簇,象征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政協會徽在十面紅旗的簇擁下熠熠生輝,格外醒目。上午8點30分,政協清水縣第七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隆重開幕。
大會應到委員121人,因病因事請假12人,實到109人, 符合政協章程規定。

縣領導王振宇、阮珠有、劉天波、劉中秋、妥國保、蔡虎林、樂傳平、趙云清、張秀麗、夏 草、馬小龍、剡海明、邢 靜、汪天喜、梁桂林、宋宏亮、梁治新、劉俊西、蔡俊杰、張慶元、吳玉鋒、安和平、趙小平、閆忠祥應邀出席本次大會并在主席臺就座;應邀出席本次會議的還有天水農校校長高強、縣人武部部長馬川信、山門林場場長陳明琦,縣直部門縣級干部:周建新、楊守升、羅健康、畢德祥、王康壽、張興盛、周禮新、李彥珠;紀克義、王定成、王北寧、時致祥、高煒東、崔高平、蔡保全等歷屆政協老領導特邀參加本次大會。在縣的市政協委員,省、市駐清單位和縣委、縣政府各部門負責同志列席本次大會。
大會執行主席是:陳喜祥、周具珍、王明順、劉金富
會議聽取了《政協清水縣第七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以來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政協清水縣第七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報告》。

縣委書記王振宇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一年來,縣政協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縣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牢牢把握民主和團結兩大主題,發揮自身優勢,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為加快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政協常委會和廣大政協委員能夠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在增進共識共動方面做出了榜樣;在履行職能方面,堅持圍繞全縣中心工作,深入開展協商議政、提案督辦、行風評議等工作,提高了服務大局的質量;在專題調研方面,圍繞促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先后對“十二五”規劃、新農村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農業產業化建設等事關全縣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性問題,開展了深入扎實的調研,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在工作作風方面,政協常委會和廣大政協委員更加注重解放思想,更加注重關注民生,更加注重團結協調,更加注重開拓創新;在參政議政方面,政協常委會和廣大政協委員繼承和發揚了參政為公、履職為民、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尊重和贊譽。實踐充分證明,政協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縣委對政協工作是滿意的,人民群眾對政協工作是認可的。

王振宇強調,在新的一年里,縣政協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適應新形勢、明確新目標、務求新作為、開創新局面。一是要更加自覺地圍繞中心工作,努力服務發展大局。縣政協要始終如一地把服務科學發展、促進科學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充分發揮包容各界、聯系廣泛、智力薈萃、人才密集的優勢,更加自覺地投身到全面建設富裕、文明、和諧、魅力新清水的奮斗目標中。要圍繞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全縣“十二五”發展規劃及經濟結構調整等重大戰略性問題,積極組織專題調研和委員視察,多做咨詢論證、盡智獻策的工作;要圍繞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多做營造氛圍、牽線搭橋的工作,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具有針對性、創造性、前瞻性的思路、對策和建議,努力把政協組織的自身優勢轉化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優勢。二是要更加自覺地協調各方關系,不斷增進團結合作。要充分發揮政協聯系面廣、包容性強的優勢,更加自覺地配合縣委、縣政府更廣泛更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形成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強大合力。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經常深入群眾、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系,廣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針對性地開展解疑釋惑工作。要充分發揮政協在愛國統一戰線中的特殊作用,要加強同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使各界人士的正確主張和人民群眾的合理愿望得到充分表達。要廣泛聽取民族宗教等各界委員的意見建議,關注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努力促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睦,進一步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維護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三是要更加自覺地關注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要全面了解掌握、及時匯總反映社情民意,更加自覺地關注民生問題,要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政治協商的重點議題,把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民主監督的重要內容,把改善民生、促進和諧作為參政議政的重要領域。要多做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增進團結、維護穩定的工作,努力當好改善民生的觀察員,解決問題的調研員,社情民意的傳達員,化解矛盾的協調員,工作落實的監督員。四是要更加自覺地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縣政協領導班子要進一步發揚光榮傳統、繼承優良作風,更加自覺地加強自身建設和機關干部隊伍建設,繼續鞏固擴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成果,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不斷提高理論政策水平,推進履行職能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要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提高依法履行職責的能力。要堅持按《政協章程》開展工作,切實找準發揮政協職能作用的著力點。廣大政協委員要不斷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力爭在促進科學發展上有新貢獻,在凝聚人心上有新作為,在協商監督上有新特色,在參政議政上有新成果,在自身建設上有新面貌。

縣政協主席陳喜祥受政協清水縣第七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的委托,向大會作七屆四次會議以來的工作報告,他說,2010年,政協清水縣委員會在中共清水縣委的正確領導和市政協的精心指導下,以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突出發展第一要務,充分發揮匯集力量、建言獻策、協調關系、服務大局的作用,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加快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做出了新貢獻。一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提高政治協商水平。先后召開全委會1次,常委會6次,主席會8次,專題協商會15次。七屆四次全委會議期間,全體政協委員認真聽取和審議了政協工作報告,列席了縣人大十五屆四次全體會議,討論了《政府工作報告》等重要文件。委員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奮斗目標和工作任務,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二是拓展領域,豐富內涵,切實加強民主監督工作。不斷拓展民主監督領域、創新民主監督方法、健全民主監督機制,充分利用委員視察、提案督辦、行風評議、特約監督員、人民陪審員等形式廣泛開展民主監督,取得了良好效果。重視發揮提案工作在民主監督中的重要作用。牢牢抓住提案質量、辦理質量和服務質量三個環節,進一步規范了民主監督的渠道;采取帶案調研、跟蹤視察和要案督辦等有效方式,提高了民主監督的實效;不斷總結提案工作的經驗、表彰提案辦理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加大提案工作的宣傳力度,營造了民主監督的氛圍。七屆四次會議以來,共收到委員提案87件、審查立案65件,提案辦理落實率達71%、辦復率達100%,委員們對提案辦理普遍感到滿意,解決了一些廣大群眾高度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促進了相關工作的落實,提案辦理工作的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充分運用政情通報會、聽證會和評議會等形式開展民主監督。三是突出重點,注重質量,不斷增強參政議政實效。緊緊抓住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性和全局性問題,堅持課題超前性與針對性相結合、探索性與現實性相統一,注重從深層次剖析矛盾、多方面聯系實際、多角度破解難題,立科學發展之論,建促進發展之言,獻改善民生之策,做推動和諧之事,使參政議政更加富有成效。積極配合省、市政協開展了殘疾人工作、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和利用情況、畜牧產業發展情況、科技研發和創新工作以及“進百家門、知百姓情、建惠民言”等調研視察活動,使上級政協在全面了解掌握我縣相關工作取得的成就,提出指導意見的同時,客觀公正地反映了我縣的實際困難,提出了有利于我縣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四是增進團結,合作共事,大力營造加快發展氛圍。加強團結合作。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群團、協會組織在政協工作中的作用,重視辦理好各界別委員的提案,邀請參加政協例會、政府工作情況通報會和調研視察活動,為各界委員提供了知情明政的良好平臺。五是提高素質,夯實基礎,扎實推進政協自身建設。強化理論學習。常委會堅持把理論學習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率先帶頭堅持常委會議學習制度,每次召開常委會議,始終把學習列為首要議題,不斷創新學習形式,豐富學習內容,提高學習實效,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學習政協統戰理論知識,學習中央和省、市、縣委《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政協章程》以及政協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及相關的政策,開展專題輔導,記筆記,寫心得,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進一步提高了機關的辦事效率、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
對于2011年的政協工作,陳喜祥說,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縣搶抓國家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支持甘肅加快發展、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重大歷史機遇的重要一年。中共清水縣委十三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在新的一年里,縣政協常委會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中共清水縣委十三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三大職能,為推動我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縣政協副主席周具珍同志作政協清水縣七屆四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的報告

縣政協副主席王明順主持會議

委員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