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又到年末歲首。回眸2011年,軒轅故里—清水大地處處煥發著新的發展活力,讓我們利用網絡,采取圖文并茂的形式,再現全縣上下奮發拼搏、譜寫華章的壯麗畫卷,展示清水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喜人成就。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清水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進一步弘揚“寧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的清水精神,求實創新,真抓實干,開創了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的新局面,為深入實施“5551”戰略,建設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西部科學發展特色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勞務經濟蓬勃發展

(清水首批外出務工人員歡送儀式)
2011年,清水縣把勞動力轉移作為振興縣域經濟的戰略產業來做,在工作中采取了“五抓”措施,有組織、成規模地輸轉勞動力,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截至目前,全縣共輸轉勞動力6.5萬人,占年任務5.95萬人的109.2%。其中有組織輸轉3.78萬人,占年任務3.57萬人的105.8%,培訓農民工2.7092萬人,其中技能性培訓0.8672萬人,占年任務0.86萬人的100.8%,勞務品牌培訓200人,農村經紀人培訓400人,異地培訓1350人;引導性培訓1.8420萬人,職業技能鑒定364人,創勞務收入5.93億元,占年任務5.48億元的108.2%,全縣累計開辟勞務基地687個,其中新增勞務基地26個。

一是抓宣傳,著力營造社會輿論氛圍。為了使全縣勞務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狠抓了宣傳工作,努力提升宣傳效應。今年以來共編發《清水縣勞務發展產業工作快訊》50期,在清水勞務經濟子網站發布各類信息120多條,對全縣勞務工作動態、先進典型事跡、就業信息進行了宣傳報道;印制了《農民工外出務工手冊》、《維權手冊》、務工信息等各類宣傳資料3萬份,向外出務工群眾免費發放。同時,利用春節前后農民工返鄉的有利時機,在集市、車站等人口密集地書寫、張貼宣傳標語、播放勞務專題光盤、散發宣傳資料和用工信息,營造了較為強大的宣傳聲勢。另外,通過召開返鄉農民工座談會、舉行外出農民工歡送儀式、評選勞務“百佳”等活動,著力營造了全社會關心、關愛和尊重農民工的和諧氛圍。今年清水縣勞務經濟工作在《天水日報》刊登5篇,清水手機報發布1篇;天水電視臺專題播報4次,清水電視臺先后對全縣勞務工作作了8次專訪。

(清水縣2011年首期焊工培訓班在人社局會議室開班)
二是抓培訓,努力提高技能水平。清水縣目前大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大多是從事勞動密集型工作,從事技能性工作所占比例較小,為了提高輸轉質量和效益,積極開展了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采取長班培訓與短班培訓相結合,訂單式培訓與定向培訓相結合,固定培訓與流動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達到了以輸轉帶動培訓,以培訓促進就業,擴大培訓數量,提高培訓質量的目的。一是加強引導性培訓。充分利用鄉鎮農民工培訓基地,有計劃、分階段對外出務工人員開展了就業知識、城市生活常識、法律法規等培訓,增強了務工員的法律意識和就業意識,今年以來共開展引導性培訓1.8420萬人;二是強化技能培訓。為了提高全縣外出務工人員素質,拓寬就業渠道,真正達到由體力型輸出為主向技術型輸出為主轉變的目的。在培訓時間上堅持長、短期相結合,在培訓內容上堅持專業技術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在培訓形式上堅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務工人員素質,今年共開展技能性培訓0.8672萬人;三是對全縣的勞務專干進行業務培訓。今年以來,積極對全縣18鄉鎮的勞務專干進行了業務知識的專題培訓。通過培訓,極大地提高了鄉鎮勞務專干的業務素質,促進了勞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清水縣下崗職工焊工服務社揭牌儀式現場)
三是抓轉移,大力拓寬勞務基地。堅持把基地建設做為培育和壯大勞務產業的關鍵來抓,在鞏固老基地的同時,拓展新基地,特別是把拓展已建立的浙江、深圳等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勞務基地,做為勞務輸轉工作的重點來抓。一是探索輸轉新途徑。依托在外務工的“勞務帶頭人”、“勞務能人”,發揮他們豐富的市場信息和廣泛的社會關系,開展帶動式輸轉,帶動了勞務輸出,為外出務工人員創造了良好的務工條件,極大地降低了外出務工人員的盲目性和回流率。二是舉辦勞務招聘會。組織開展了“清水縣政府勞務辦和新疆石河子經濟開發區勞務對接招聘會”專項活動,邀請省外的10戶各類用工企業,為城鄉勞動者提供了近100個用工崗位,成功介紹1000多人實現就業,并簽訂了1萬人的用工協議;三是依托縣域經濟發展,加快和促進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形成以縣城為中心、小城鎮為骨架的城鎮化體系,依靠城鎮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全年共就近就地轉移勞動力1.6萬人;四是超額完成赴疆摘花任務。大力宣傳季節性輸轉工作,在各鄉鎮的積極配合下,向新疆石河子等地共輸送拾花工9500人,超額完成市上下達的9000人的目標任務,創勞務收入4500萬元。

四是抓管理,竭力夯實鄉鎮勞務站基礎。在堅持繼續完善服務體系、加強基礎管理工作的同時,規范了農村勞動力資源管理工作。一是建立了對農村勞動力輸轉臺賬,做到了資源底數清、輸出底數清,規范了勞務輸轉工作;二是加大了督查的力度。成立了專門機構,定期不定期地對鄉鎮勞務工作進行督查,達到了以督查促進工作的效果。三是完善了勞務輸出體系。在縣內18個鄉(鎮)、4個社區和260個行政村全部建立健全了勞動力輸轉機構,配備勞務輸轉工作人員72人,形成了上下貫通、職能完備、責任明確的勞務輸轉組織體系;四是做好了清水縣農村實用人才統計工作。今年年初,縣上抽調業務骨干,深入全縣各鄉鎮,逐村逐戶對農村勞動力現有狀況從人數、年齡結構、文化層次、地域分布、行業類別等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摸底,并建檔立卡,順利完成了全縣農村實用人才統計工作。

五是抓勞務品牌,極力增強品牌效應。結合全縣勞務人員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培訓,加強品牌包裝,創建了一批勞務品牌,以勞務品牌占領市場、促進就業,提升勞務輸轉質量和水平,實現勞務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狠抓了品牌效應建設,有效壯大了勞務品牌輸轉規模,樹立了“靠特色創品牌,靠品牌增效益”的勞務品牌創建意識,不斷提高了全縣就業率,增加了農民的勞務收入。(供稿:清水縣勞務辦 雍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