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縣“四爭、四比、四創”搭建聯村聯戶行動新平臺

(縣委辦干部職工深入聯系點調研)

(縣委辦幫助聯系村建設的核桃示范園)
清水縣在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不斷創新和豐富工作方式方法,以“四爭、四比、四創”搭建服務群眾新平臺,扎實做好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工作。
一是爭進位、比速度、創一流工作法,搭建脫貧致富快車道。清水縣各級干部進村入戶,以“干在農家土地上、吃在農家飯桌上、話在農家心坎上、睡在農家床鋪上”的方式密切聯系群眾,感知、感受群眾所思、所盼。以“五個走在前”(即:深入村組走在前、體驗民情走在前、查找問題走在前、解決問題走在前、建立機制走在前)爭先進位關注民生,創新工作方法,多方式多渠道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為脫貧致富架起了快車道。全縣上下緊緊圍繞農業產業化“4116”增收富民工程、培育農業產業爭先進位,緊緊圍繞發展壯大縣域經濟、農村脫貧致富爭先進位,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發展,建設新農村爭先進位,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爭先進位。截止目前,全縣干部開展調研3680次,發放民情聯系卡4000余張,收集民情民意368條,協調資金410余萬元,解決群眾訴求68件,解決群眾困難480余件。

(縣人大辦干部職工深入聯系點調研)
二是爭項目、比干勁、創群眾的好干部,搭建農村快速發展橋梁。清水縣屬國家級貧困縣,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生產結構單一,致使農民增收致富難,為此,清水縣創造性地提出了“四包、兩本”(即包發展規劃、包產業發展、包脫貧致富、包社會穩定;寫好一本民情日記、記好一本工作日記)的工作思路,大力掀起爭項目、比干勁的活動熱潮,不斷為民排憂解困,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著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不斷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幫助貧困戶理清發展思路,落實發展項目,拓寬增收渠道,促進共同富裕,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搭建了橋梁。

(縣政府辦干部職工深入聯系點幫助聯系戶覆膜)
三是爭口碑、比奉獻、創群眾滿意度,搭建農村和諧平臺。把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與創先爭優活動相結合,充分利用各類人力資源,迅速掀起干部比奉獻活動。全縣干部職工緊緊圍繞訪民情、抓落實、辦實事、強組織、謀發展、促和諧、比奉獻等真情奉獻人民,切實在貧困戶發展致富上下功夫。自行動開展以來,全縣干部職工聯系幫助貧困戶代辦業務113項,調解群眾矛盾糾紛130起,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好評,促進了全縣社會和諧穩定。

(縣政協辦干部職工深入聯系點幫助群眾覆膜)
四是爭優秀、比業績、創優質服務,搭建為民服務體系。 按照“環節最少、程序最簡、時間最短、服務最好、效率最高”的要求,著力構建黨委主導、職能部門推動、社會各界協同、人民群眾參與的基層為民服務體系,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務等制度和做法,以服務聚人心,以服務聚合力,更好地推動跨越發展。為把聯村聯戶貫穿始終,縣委制定了聯村聯戶考核辦法,嚴格了考核評分標準,明確了獎懲方式,在年終的考核中實行評比優秀,看誰的業績顯著,解決的問題最多,最能為貧苦戶服務。行動開展以來,全縣3800余名干部懷著深厚的感情、掌握科學的方法、帶著具體的問題進村住戶,面對面問計于民,心貼心溝通交流,實打實解決問題。通過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指導群眾種植、養殖等技術服務1620次、幫助村“兩委”制定村規民約248個、幫助群眾反映問題86個,掀起了為民服務熱潮,促進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深入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