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清水縣自全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動員大會召開以來,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干部按照“緊緊圍繞七大任務,牢牢抓住八項重點,認真開展八個行動,務求取得八大成效”的總體思路,科學制定了“雙聯”行動十步流程圖,全面指導全縣“雙聯”行動的開展。行動開展以來,省、市幫扶單位及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干部職工第一時間奔赴各自聯系點,以“聽民聲、訪民意、集民智、理民事、解民憂、暖民心”的“六民”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調研幫扶工作,全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進展良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為深入宣傳全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以來取得的的成效,清水縣組織縣內新聞媒體記者,深入村組及農戶家中,深度挖掘“雙聯”行動開展以來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及時發現總結好經驗、好做法,使全縣廣大干部職工學有榜樣、趕有目標,進一步推進“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深入開展。
聯村聯戶結“窮親” 為民富民挖“窮根”
——省委政策研究室清水縣山門鎮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紀實

(在山門鎮白河村調研)
二月的山門,春寒料峭,乍暖還寒,凜冽的寒風卻阻擋不住省委政策研究室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匆忙的腳步。2月24日清早,省委政策研究室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工作隊一行11人,在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普生、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粟本琳、辦公室主任羅江的帶領下,第一時間來到聯系幫扶點清水縣山門鎮山門村和白河村。他們經過簡短的銜接后,顧不上歇歇腳、來不及喝口水,不顧凜冽寒風,迎著紛紛大雪,在村干部帶領下,深入到特困戶家中噓寒問暖,走訪調研,傾聽民聲,了解民困,掌握民需,并一一做認真詳細的記錄,從此拉開了他們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序幕。

(為白河村聯系戶發放幫扶物資)
山門、白河兩村均處在關山腳下的深溝大澗之中,山大溝深,土地貧瘠,道路不暢,信息閉塞,是典型的林緣區貧困村,兩村共有342戶1500人,有貧困戶248戶1109人,貧困率為73.9%,其中低保戶81戶350人,特困戶89戶381人,五保戶11戶11人,有耕地面積3745畝,人均2.5畝,農民人均純收入2280元,兩村經濟來源主要以勞務輸出為主,絕大多數農戶還掙扎在貧困線以下。

(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座談)
連日來,他們吃住在村,工作在戶,足跡踏遍村內的每個角落,貧困戶家中留下了他們與農戶傾心交談的身影。在認真了解村民生產生活的困難之后,及時召開了黨員群眾座談會,共同商討增收致富的路子,制訂幫扶計劃,研究發展項目,爭取早日脫貧。周主任一行每到一戶家中,就親切地對他們說:“有啥困難盡管說出來,我們會盡力想辦法共同解決”。他們用真心真情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尊重,成了群眾最信賴和依靠的“親人”。正如白河村黨支部書記李根才所說的:“省上這次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真正讓我們貧困戶看到了希望,脫貧致富有了新的奔頭”!他們心里始終裝著群眾,時刻想著為群眾辦實事,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一曲新時期干群魚水情。

(為山門村聯系戶發放幫扶物資和連心卡)
當了解到大部分特困戶坑上被褥破爛單薄,難以御寒,部分戶還在為吃不飽飯而發愁且貧困面較大的情況時,他們立即將幫扶戶擴大了一倍,并為126戶特困戶送去了價值達7.6萬元的毛氈、棉被、床單、被套、面粉等生活物資,解決了特困戶的燃眉之急和生活所需。
隨后,他們帶著貧困戶的殷切希望和走訪調研得來的一手資料,奔走在省直有關部門之間,銜接協調爭取幫扶項目,解決影響群眾脫貧致富的“窮根”。止目前,已爭取到便民橋3座,通村道路10公里,堤防3公里……
扎下深根,才能樹高千尺、枝繁葉茂。省委政策研究室的幫扶干部輕車簡從、樸實無華、真幫實扶的惠民行動,將在山門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鋪出一條條寬廣無比的富民康莊大道,帶來一個個脫貧致富的福音。

(在山門鎮山門村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