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清水縣溫泉北行,沿著北部山區的峽谷,一條水泥路直通大山深處的張楊村,這條路是“雙聯”行動后修建的干群連心路、產業富民路,由此把張楊村群眾的致富夢想從大山深處引向遠方。
張楊村位于永清鎮北部高山地帶,轄7個分散的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共有204戶1064人。在全省“雙聯”行動開展后,張楊村迎來了春風化雨般的好政策,迎來了貫徹落實好政策的一批幫聯干部。

(張楊村陣地一角)
張楊村村支書李四生介紹說,從2月份到現在,縣上的干部一批接一批來了不下50回,走遍了村里的家家戶戶,來一次就能給村上帶來一次變化,他們幫著村上完善了村陣地及黨員活動室、村衛生室、農家書屋,建成了1044平方米的村文化廣場,翻修改造了村小學和20戶群眾的危墻危房,204戶人通上了自來水,60戶建起了核桃園,270人外出打工。

在張楊村口,有一座“雙聯”干部扶持本村養羊能手李江生建起的標準化圈舍。因為有聯戶干部幫著出主意、做規劃、列項目、找資金,李江生便壯起膽子,直起腰桿,短短幾個月時間,他的標準化圈舍里已有160多只新品種山羊。目前,全村已發展養羊戶30戶。

(李江生的標準化羊舍)
在發展養殖業的基礎上,聯村單位清水縣委辦因地制宜,扶持村上建成了500畝核桃園,協調爭取到以張楊村為主的石溝河流域連片開發項目,規劃今冬明春修建梯田1萬畝,建設萬畝優質核桃基地。目前,數十臺推土機等大型機械正在張楊村的農田里施工整地。

(張楊村機修梯田建設)
思路決定出路。聯系張楊村的縣委辦干部科學排摸了全村群眾的貧富狀況和發展意愿,幫助村兩委班子和村民制訂了詳細的發展規劃和致富計劃,真正把扶貧與扶智有機結合,在解決基礎設施建設難題的同時,引導村班子和廣大群眾開動腦筋,找對路子,攜手共進奔小康。
張楊村的變化是清水縣“雙聯”行動中的一個縮影。

(張楊村文化廣場一角)
自”雙聯”行動開展以來,清水縣124個單位3928名干部走進基層,使260個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扶持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種植業18.85萬畝,養殖畜禽2.19萬頭(匹、只),修建道路9條42.5公里、橋涵33座、安全飲水工程3處,開展培訓23856人次,提供信息資料10.2萬份,勞務輸轉6238人,幫辦實事1202件,帶動全縣建設干鮮果基地7.43萬畝,種植全膜玉米15萬畝,完成梯田建設4.216萬畝,新建養殖小區8個,建成了西靈山東擴西延3.3萬畝核桃示范基地等65個市縣級科學發展示范點。

(張楊村“一池兩改三化”工程)

(張楊村衛生室)

(張楊村“一池兩改三化”工程施工現場)

(張楊村依托“雙聯”行動新修的通暢公路)

(李江生和他的“雙聯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