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清水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入實施“5551”戰略和努力建設西部科學發展特色縣為抓手,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奮力拼搏,扎實工作,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進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為了進一步宣傳推介清水,提高清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春節期間,清水縣推出“軒轅故里”、“充國故里”、“上邽古城”、“軒轅文化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溫泉之鄉”、“最佳宜居宜游城市”、“省級文明縣城、衛生縣城、平安縣城”、“全省核桃大縣”、“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十大名片予以重點宣傳,為建設西部科學發展特色縣、開創清水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新局面營造濃厚的宣傳輿論氛圍。
清水縣十大名片之一:軒轅故里

清水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文化發祥地之一,中華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早在八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們就在清水這塊沃土之上繁衍生息,形成部落。八千年來,軒轅兒女以其特有的勤勞和睿智,創造著燦爛的古代文明。

清水縣是“軒轅故里”,史不絕書。史稱“有嬌氏以戊己日生黃帝于天水”。晉郭璞《水經》載:“帝生于天水軒轅谷。”《甘肅通志》載:“軒轅谷隘,清水縣東七十里,黃帝誕此。”《直隸秦州新志》載:“帝生于軒轅之丘,名日軒轅,今清水縣有軒轅谷。”《甘肅省志考異》中載:“軒轅谷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帝生處也。”清水古稱上邽,又屬天水郡管轄。故史料中所說的天水軒轅谷,實際上就是清水軒轅谷。各種縣志亦均有記載,“軒轅谷,東南七十里,黃帝誕于此。”

(軒轅谷)
早年,清水縣在三皇溝曾建有三皇廟。20 世紀 70 年代修梯田時,曾在廟基上翻出過瓦礫磚塊。1993 年春,三皇溝村民犁地時,翻出過兩塊方磚。據當地年長的村民說,三皇溝原蓋有三皇廟,對面有戲臺。至今,村民稱軒轅黃帝為“軒王爺”或“三皇爺”。后來,由于交通不便,移建到永清堡下。1943 年,國民黨 49 師駐清水時,拆除三皇廟,蓋了碉堡,剩下一廂房。 1952 年,有位老紅軍住過家。至今,人們把永清堡后的地方稱作“三皇廟塬”。廟前曾樹一“軒轅故里”石碑,系明朝學者胡纘宗所題。清水縣城在民國時稱“軒轅鎮”,解放初稱“軒轅區”。

(軒口窯遺址,亦稱軒轅窯)
清水縣永清鎮李崖村有兩孔窯洞遺址,日“軒轅窯”,亦稱“軒口窯”,相傳為軒轅之母攜帝棲居之所。解放前后,窯洞有畫廊。此處斷崖處有大量的細泥,壁薄紅色的龍山齊家文化陶片、灰坑層多處,屬龍山齊家文化遺存。考古證明,龍山齊家文化與黃帝同時代。

清水是軒轅出生的地方,在當地民間口耳相傳,清水的軒轅故里歷史文化地位,古今學者漸有共識,明代學者胡纘宗撰寫《軒轅黃帝生清水考》,為清水題“軒轅故里”碑;現代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說“軒轅黃帝誕生于甘肅清水”;2006年,華國鋒在征求有關專家基礎上,為清水縣題寫“軒轅故里”。2009年,炎黃源流史專家何光岳、楊東晨先生在清水考察后,滿懷深情地題寫了“軒轅故里在清水”。

近年來,清水縣立足“軒轅故里”的歷史史實,大力挖掘文化資源,傳系和弘揚軒轅文化,與2005年成立了天水軒轅文化研究會,2012年成立了甘肅省軒轅文化研究會,成功舉辦了三屆軒轅文化旅游節,五屆軒轅文化研究會年會暨學術年會,創編了陣容龐大、氣勢恢宏的大型廣場舞蹈《清水軒轅鼓》和大秦腔《軒轅黃帝》,創辦了天水軒轅文化研究會會刊和《軒轅書畫報》,出版了《軒轅黃帝略考》、《軒轅故里》、《軒轅故里民間故事集》等研究專著,撰寫了《軒轅黃帝及文化初探》、《軒轅黃帝出生探疑》和《軒轅黃帝、軒轅文化、軒轅谷》等有影響的研究論文。啟動實施了軒轅文化產業園,建成了軒轅廣場、軒轅大道、軒轅黃帝雕像、軒轅橋、軒轅湖、軒轅大劇院等一批具有豐富軒轅文化內涵的市政設施,命名了一批以軒轅冠名的賓館、飯店等旅游接待單位。軒轅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傳承為清水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文化支撐。2011年,清水縣被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甘肅省軒轅文化之鄉”。

(軒轅黃帝的誕生地 清水軒轅谷風光)

(軒轅黃帝的誕生地 清水軒轅谷風光)

(軒轅文化產業園規劃效果圖)

(軒轅谷古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