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清水縣實行鄉鎮“十星制”和部門“責、諾、評”考核機制,對各鄉鎮、各部門2013年上半年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完成情況進行全面考核評價,總結經驗、肯定成績、尋找差距,客觀、準確地評價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履行崗位職責的情況以及現實表現,進一步調動和激發全縣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推動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清水縣各新聞媒體推出【摘星踐諾】專題報道,圖文展示上半年各鄉鎮、各部門摘星踐諾自奮蹄、爭先恐后創新業的干事創業熱情和各項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為縣域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營造濃厚的宣傳輿論氛圍。
【摘星踐諾】
清水分類施策助推農業產業發展

(搶收半夏)
今年以來,清水縣農業工作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大力實施“12358”(即狠抓一個確保、突出兩個重點、抓住三個關鍵、加快五個提升、打造八大品牌)農業中心工作,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今年上半年,清水縣糧食作物種植60.34萬畝,其中春播糧食作物38.73萬畝,包括玉米21.56萬畝、馬鈴薯13.2萬畝、大豆1.5萬畝。但因干旱和暴雨影響,全縣夏糧總產達到 4.5萬噸,比去年減少0.05萬噸。今春以來,清水縣推廣完成頂凌覆膜面積25.1萬畝,占總任務的125.5%,涉及253個行政村,1046個自然村,44146戶。今年全縣計劃完成測土配方施肥面積80萬畝,已完成春播面積45萬畝,占總任務的56.25%。在全縣18鄉鎮大面積推廣馬鈴薯種植13.2萬畝,占任務的101.54%,涉及178村17033戶。至目前,累計完成各類病蟲害防治75.98萬畝(次),挽回糧食損失0.92萬噸。

(大蔥松土)
半年以來,清水縣完成蔬菜種植面積8.7萬畝。止目前,全縣采取農業龍頭企業流轉土地創辦蔬菜基地的模式,建成永清溫溝、紅堡安坪、余川、黃門臺子、白沙馬溝-桑園5個千畝蔬菜示范基地,帶動全縣菜農種菜致富。同時,完成蔬菜標準化生產面積4萬畝。
1至6月份,清水縣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各鄉鎮,針對全膜覆土穴播小麥、冬季蔬菜生產、果園標準化生產、全膜無公害脫毒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春季果園管理、大櫻桃生產技術等開展培訓40場次,直接培訓農民12800人次,贈送圖書1590冊,發放技術資料明白紙12000多份、光盤500多張。止目前,全縣共流轉土地37270畝,指導和初步新增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16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103個,合作社成員總數達到7305人,帶動非成員農戶15205戶,培訓成員和農民0.85萬人次。600眼沼氣完成開挖465戶,澆注413戶,建成326戶。

(災后復種)
受自6月19日以來的五次強暴雨及“7.22”岷縣特大地震的波及影響,致使農作物大面積受災甚至絕收,部分農田被沖毀,農業基礎設施被毀,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截止8月14日,全縣受災總面積241734.3畝,總經濟損失7639.4萬元。災情發生后,清水縣及時組織人員深入受災鄉鎮、村組,對受災農作物進行調查摸底,核實了受災情況,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搶收部分出芽發霉小麥13萬畝,完成搶挖半夏1.2萬畝,搶割胡麻2.3萬畝;完成改種復種面積6.4萬畝;籌措資金18萬元,多渠道籌款調運種子,調用小麥種子45噸,向受災較為嚴重的村組運送蔬菜25噸;同時,積極申請農業災后重建項目,通過詳細核實、勘察、規劃,擬申請項目資金1306萬元,擬災后恢復重建設施蔬菜塑料大棚384畝、日光溫室95畝和沼氣池226眼。

(農業科技示范園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