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清水縣實行鄉鎮“十星制”和部門“責、諾、評”考核機制,對各鄉鎮、各部門2013年上半年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完成情況進行全面考核評價,總結經驗、肯定成績、尋找差距,客觀、準確地評價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履行崗位職責的情況以及現實表現,進一步調動和激發全縣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推動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清水縣各新聞媒體推出【摘星踐諾】專題報道,圖文展示上半年各鄉鎮、各部門摘星踐諾自奮蹄、爭先恐后創新業的干事創業熱情和各項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為縣域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營造濃厚的宣傳輿論氛圍。
【摘星踐諾】
清水縣嚴格保護國土資源保障發展
今年以來,清水縣國土資源局面對工作新形勢、新局面、新任務,不斷拓展工作思路,創新工作舉措,把“五個突出、五個狠抓、五個促進”貫穿工作始終,努力實現保障發展更加有力,保護資源更加嚴格,利用資源更加高效,服務民生更加優質的目標。

(金河城市廣場)
突出科學規劃,狠抓規范操作,促進土地熟化工作穩步開展。按照商貿活縣戰略和建設美麗縣城的總體思路,清水縣國土資源局提出“整合、提升、培源、固本”的八字方針,積極探索創新開展城區土地熟化工作,科學規劃城區沿街黃金地段,于2012年底啟動了原金河商場開發建設試點工作,今年7月建成全縣規模最大的商業服務場所金河城市廣場,并相繼啟動了縣交通局、財政局、糧食局、供銷聯社等6宗國有土地的熟化工作,盤活城區沿街黃金地段的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人居環境和商貿流通經營基礎條件,推動提升縣城品味,促進全縣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

(地質找礦行動)
突出制度建設,狠抓督促落實,促進地質找礦工作繼續深入推進。制定完善并嚴格落實《清水縣地質礦產資源勘查管理辦法》,強化監管措施,細化分解地質找礦行動目標任務,有力地促進了地質找礦工作。全縣共設置11個探礦權項目和5個重點找礦勘查項目,分別由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九大隊等6個國有地勘單位和4個民營企業組織承擔,勘查礦種以銅、鉛、鋅、金等金屬礦為主,目前累計到位資金2560.17萬元。同時積極申報軒轅溫泉地熱資源普查項目,組織編制“中國溫泉之鄉”發展建設總體規劃,全力推進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

(松樹鄉萬畝基本農田建設項目)
突出創新管理,狠抓質量進度,促進項目實施工作再上新臺階。在土地整治項目上建立了領導分片包抓責任制和施工單位量化考評激勵淘汰制,有效規范了企業施工行為,并通過“抓好預留地工作、抓好矛盾糾紛調處、抓好協調配合、抓好日常管理、抓好施工質量、抓好工程進度”六項舉措,確保松樹鄉萬畝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等5個土地整治項目順利實施,建設高標準農田18338畝,完成總投資2084萬元。

(排查地質災害隱患)
突出隱患排查,狠抓監測預警,促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面加強。面對今年嚴重的暴雨地質災害,清水縣國土資源局迅速整合全局力量,打破平時工作常規,組織排查組深入18鄉鎮迅速開展地質災害排查工作,嚴格落實預警監測工作責任,全力以赴投入到搶險救援工作中,主動承擔急難險重搶險救援任務,積極保障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工作,確保了在大災面前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針對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詳細可行的預防措施,明確群眾撤離路線、疏散地點、預警措施、應急處置和責任人員,確保每一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至少確定一名村級監測員。在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滑坡裂縫報警器4臺,開通了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手機信息平臺,向受災群眾群眾發放“地質災害防治明白卡”、“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7000多份,指定專人負責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時通過短信平臺報送發布預警信息。同時多次邀請省市地勘單位專家,對全縣18鄉鎮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點,逐一進行了現場勘查和危險性評估,為受災群眾搬遷避讓方案和災害重建規劃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保障重大項目建設—天河萊茵小鎮公租房建設現場)
突出技術規范,狠抓工作進度,促進“三權發證”工作強力推進。今年清水縣國土資源局把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列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編制了《土地登記申請書》、《地籍調查表》等一整套標準統一規范的土地登記資料,購置了一批全新的GPS、RTK等地籍測量設備儀器,建成了縣城區永久性連續運行的CORS基準站,并嚴格執行《清水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扎實細致開展權屬調查工作,完成農村宅基地權屬調查和地籍測量32028宗,學校、村委會等集體建設用地397宗,頒發國有土地使用證1077本,土地他項權利證7本,抵押注銷登記7本,調解處理土地權屬糾紛矛盾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