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清鎮張楊村文化廣場)
自雙聯行動開展以來,清水縣把幫助聯系村制定發展規劃、幫辦實事工作作為“雙聯”行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省、市、縣、鄉136個聯村單位和5394名聯戶干部,多次深入全縣260個聯系村9219戶聯系戶,認真開展調查研究,詳細掌握村情戶情,采取“一看二聽三問四理五析”的“五步工作法”,重點突出“與上級政策結合、與縣上發展思路結合、與村情實際結合、與農民意愿結合、與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結合”六個結合,科學合理地幫助260個村制定了《扶貧開發奔小康發展規劃》,提出了發展目標、年度計劃和推進措施,并邀請具有一定資質的評審專家和相關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對260個村的發展規劃進行了評審和修訂。同時,結合千名科級干部聯村聯戶“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辦實事、促發展”活動,緊緊圍繞省委提出的“五年脫貧、八年小康”的奮斗目標,參照小康社會六個方面23項指標,組織聯村單位進一步修訂完善了聯系村發展規劃,使之更加切合實際,更具指導性和操作性,為雙聯行動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永清鎮張楊村通村道路)
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不斷夯實農村發展基礎。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各級聯村單位以深入實施“3341”項目工程和“5551”戰略為抓手,針對聯系村的實際困難,有重點地聯系申報了一批以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改善為主的幫扶項目。省、市、縣、鄉各級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協調落實幫扶項目近150個,總投資超過2億元,一大批關乎群眾生產生活的產業發展、交通道路、安全飲水、公益橋、學校、村陣地、文化室、衛生室、休閑廣場等項目先后實施,極大的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雙聯”活動中幫扶李江生建成的標準化養羊小區)
以產業建設為重點,不斷拓寬群眾致富門路。針對農業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貧困戶脫貧致富發展無策這一現狀,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積極為貧困村和貧困戶理思路、找出路、促發展,緊緊圍繞林果、經作、畜牧、勞務四大主導產業,因地制宜,分類分戶施策,逐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切實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格局,經過各級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的傾力幫扶,涌現出了一大批找到脫貧致富門路的好典型,如永清鎮張楊村農民李江生通過“雙聯”行動,大力發展波爾山羊養殖,紅堡鎮西城村農民余小龍通過“雙聯”行動發展養羊和蔬菜大棚種植,尋找出了一條符合自己的脫貧致富門路。

(“雙聯”活動中幫扶搭建的蔬菜大棚)
以扶貧幫困為重點,不斷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難題。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圍繞群眾最直接、最緊迫、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從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條件改善、基層組織建設、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社會事業發展等多個方面,傾心傾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雙聯行動開展以來,省、市、縣、鄉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共幫辦實事2200余件,捐資1200多萬元,發展種植業25.78萬畝,養殖畜禽6.09萬頭(匹、只),培訓各種勞動力5.2萬人次,提供信息資料12.12萬份,幫助貧困村建成休閑文化廣場13處,公益橋12座,修建道路18條73公里,安全飲水工程35處,硬化村莊巷道5.5萬平方米,完成梯田建設5.3萬畝,幫助改擴建村陣地166個,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168個,文化室132個,“農家連鎖店”20個,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2300余戶,實施了52個村的“一池兩改三化”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1.3億元,雙聯惠農貸款7736萬元,扶持3401戶城鄉婦女和3300余戶貧困戶創業就業,有效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中的難題,使貧困村發展煥發出嶄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