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一早起來便開始了她忙碌的一天,收拾院子,屋子,給孫子做早飯,送她們上學。她一個人種了四畝多地,兩畝多小麥,一畝多玉米。她還要準備柴火,用來做飯,冬天燒炕取暖。她養過一頭牛一頭驢,每天要喂牲口,后來她賣掉了它們,留下大牛生的牛犢。累的時候,腰疼腿疼的時候,她會停下來歇歇,但不敢歇的太久,因為歇太久,今天這些事就可能做不完。對于她,今天的事是不敢拖到明天的,因為明天這樣的事還會重復,還可能有別的叨擾。

她的家里干凈整潔,丈夫穿著得體,90歲的公公住的舒適。這樣的生活雖然很累,但是生活的本意是幸福美滿,苦些累些原本就不足道。
然而,當這一切是這樣一個現實。她的兒子媳婦長年在外打工,照顧兩個孫子生活起居、管教上學便成了她一個人的事。她的公公癱瘓十年,丈夫癱瘓三年,這些年,她每天喂飯、接屎接尿,康復按摩,在他們煩躁的時候忍氣吞聲。她必須種地,不種地一家人沒有吃的。她賣掉了幫她負擔農活的牛和驢,這樣可以維持家用和病人的日常的醫藥開支,至于那只牛犢,是她的希望。她腰椎有病,但沒錢不敢吃藥,疼的時候就只能扛著。她日復一日的重復著這樣的生活,從來不敢遠離圍著她院落的這個小世界,三年多未去過城里,她不知道城里的發展變化。這一次把她評為賢惠媳婦去城里登臺領獎,她甚至沒有得體的衣服,后來,婦聯的工作人員幫忙解決了這個問題,她覺得很不好意思,說不想成為別人的負擔。
還有別的讓她委屈的事,不便說。她說政府對她很好,關心她,給她的農村低保解決了大問題。
都覺得她很辛苦,她說習慣了,只是可憐了她的老公公,這些年跟著他們受苦。

她叫毛玉娥,黃門鄉薛堡村媳婦,已經62歲。原想這樣的人和事,可以用很多贊美的言語,但真正當她站在你的面前,當我們心底感觸的時候,捫心自問卻比贊美來的更好。她已經做得夠好,我們很渺小。
臨行的時候,她執意送我們到車前,再三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