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肇啟頌軒轅
——品李清凌先生《華夏文明的曙光》

李清凌先生在其《華夏文明的曙光》引言中說:“華夏文明是以黃帝、炎帝為核心的華夏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繼承前人的文化成果和歷史經驗,在經濟、文化、制度等領域持續探索、不斷創新的結果。它是中國遠古的華夏集團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和繼續前進的基礎。”“由軒轅部族創建的軒轅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核心,也是中華文明的先期和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形成和初期面貌,就必須關注軒轅文化。只有以此為切入點,才能少走彎路,順利地進入到華夏文明初現時期的殿堂,摸清其來龍去脈,確認軒轅部族在華夏文明創立中的核心骨干作用和軒轅氏的豐功偉績,從而為中華五千余年的文明史確定一個主要的源頭和里程碑。”
正是基于以上所述,在《華夏文明的曙光》中,李先生便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簡潔明快的寫作手法,論之有據的翔實材料(主要是史料),以理服人的端正態度,縝密嚴謹的史學作風,將全書的總體思路貫穿于重點探索軒轅氏族的來源、軒轅部落的形成、軒轅文化的前驅或奠基者、軒轅文化創建的背景、軒轅氏對華夏文明的主要貢獻、軒轅文化形成的社會文化氛圍和軒轅氏后裔對軒轅文化的延伸發展等這條主線之中,對軒轅文化的肇啟、繼承、發展做了追根溯源、分析研究,最后做出可信的結論。同時,還對軒轅文化與伏羲文化、華夏文化的相互融合、吸收借鑒闡述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甘肅作為華夏文明的一個源頭,正是因為有一個形成華夏文明的標志性的人物軒轅氏出生在這里——甘肅境內的昆侖文化、西王母以及軒轅黃帝與昆侖丘、西王母的故事足以說明這一點。至于清水為軒轅故里,是有其翔實的文獻記載、廣泛的民間傳說、豐富的歷史遺跡的——如清水縣境內30多處馬家窯、齊家文化遺址等的發現與研究,為軒轅黃帝的出生與歷史存在做了有力的佐證。歷史總是在承傳中發展著的,軒轅黃帝作為華夏文明形成的標志,也不是前無古人的。李先生通過對秦安大地灣文化的自然環境、社會結構和伏羲氏與軒轅文化的深入研究后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認為黃帝文化是從伏羲文化發展而來的,這一標志的前驅和文化奠基者伏羲氏也為軒轅文化的繁榮發展做出過杰出的貢獻。當然,還有燧人氏、有巢氏等。只不過軒轅黃帝應該說是繼伏羲氏后的一位集大成者。后來,軒轅氏通過分離、留守、遷徙,并在與蚩尤族、炎帝斗爭的過程中,經過融合發展,逐漸強盛,最終在中國遠古歷史上建立了代表性更加廣泛的雛形文明國家,進而為華夏文明的創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貢獻。通過秦安大地灣遺址四期(第一文化層)的考古發現和研究,也旁證了這一貢獻的可信度。因為大地灣遺址是包括新石器時代早、中、晚各時期3000年內涵的人類文化遺址,其四期正好與軒轅黃帝生活的時代大致相同,大地灣遺址所在的秦安縣五營鄉又與清水縣毗鄰,在軒轅氏族活動的大范圍之內,它應該說與軒轅氏族的活動范圍有著密切的聯系。這就是說,軒轅黃帝是一個確實存在著的歷史人物,而不是憑空虛構出來的神話傳說人物。因為其有生活的歷史時代、社會背景、空間地盤、活動范圍、發展過程以及事功成就等;還因為他有一長串賡續不絕的后代子孫在中華民族長期的歷史長河中延續著他開創的華夏文明事業——這些李先生在該書中均從其姓氏文化、族譜及其子孫承傳的過程進行了詳細論證。這就更進一步地加深了人們對軒轅氏、軒轅文化淵源的了解、采信與認可,對其后裔的傳承脈絡也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書還回答了一個人們一直感到疑惑的問題,這就是軒轅黃帝無論從氏族成立的先后、年齡的長幼,還是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所占的地位、所做的貢獻、產生的影響等,都要大于炎帝,可為什么炎帝卻排在黃帝的前邊,稱中華民族為“炎黃子孫”?原來,雖說炎帝氏族從少典分離出來的時間晚于軒轅氏族,但他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的崛起卻比軒轅氏要早得多,因此,在中國遠古的帝王排序中,炎帝被列為三皇之一,而黃帝便居于其后,成為五帝之首。這就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一直以“炎黃子孫”而稱,炎帝排在黃帝之前的原因。
概之,《華夏文明的曙光》,其立論有據、資料可靠、敘事清楚、敘述平實和語言凝練,具有較高的學術性、可讀性和史料價值,是一部研究軒轅文化和華夏文明史的重量級史學著作,應當引起中華史學界,特別是軒轅文化研究者們的高度重視。
原文鏈接:http://rb.lzbs.com.cn/html/2015-01/08/content_1374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