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和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進一步發揮“清水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全縣實現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今年以來,清水縣廣開渠道,嚴格推選模范典型,從在清水工作、生活、學習的所有市民和在外地工作、生活、學習的清水籍市民中評選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勤勞節儉等方面表現突出、事跡感人、群眾認可的“清水好人”將通過多種形式,以講故事的方式,廣泛宣傳“清水好人”的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與廣大市民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形成人人學習好人,人人爭做好人的良好氛圍。
【清水好人】
姚秀珍:兒媳就是您的親女兒

姚秀珍是清水縣草川鋪鄉人,1991與丈夫段建科結婚,婚后夫妻二人同心同德、孝敬公婆,丈夫在外掙錢養家,她操持家務,照顧老人,這個小家庭生活過的雖然不富裕卻平淡而充實。隨著三個孩子的相繼出生,給這個家庭增添了不少的歡聲笑語,母慈子孝,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姚秀珍一家平靜的生活在2000年3月的一個清晨被打破,那天公公給村里人幫忙購買木材的三輪車出了事故,其中公公頭部嚴重受傷當場昏迷,送到醫院搶救了三天才脫離了危險,治療一個月后,醫院給出的最終結論如晴天霹雷般打在了姚秀珍一家人身上,車禍導致老人腦部神經嚴重受損,從此神志不清,下半身癱瘓。一家人被愁云慘霧籠罩著,面對這樣的現狀,姚秀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她沒有逃避,而是和丈夫在一起,為這個陷入困境的家庭撐起了一片天地。她抱著不到兩歲的小女兒對丈夫說:“雖然醫院給爸爸的病已經下了結論,但后續的治療和恢復我們不能放棄,一家七口人還得吃飯,你去外面打工掙錢,父母和孩子都放心交給我吧”。從此她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所有的家庭重擔,在家里她和婆婆一起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撫養三個年幼的孩子,在田里耕田犁地、春種秋收,沒有一樣不是她親力親為。為了能讓家里的生活過的好一點,她抽空上山挖些野菜拿到縣城買了添補家用。
自家里出事以后,她擔心婆婆因打擊和勞累而垮掉身體,為此不論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讓婆婆干重活、累活。在姚秀珍不懈的努力之下,家里家外被打理的井井有條,清貧的日子也逐漸趨于平靜。
2002年6月,這是農村忙著夏收的季節,姚秀珍也正在忙著準備進行夏收,可就在這當口,剛滿60歲的婆婆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變故給這個不幸的家庭造成幾乎致命的打擊。婆婆去世后家里的千斤重擔壓在她一個人的肩上。流淚改變不了現實,生活還要繼續,當同齡的婦女領著孩子悠閑嬉戲的時候,她卻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這個家庭主心骨的重擔,天天在家里、地里之間來回轉。
每天早早起床做好飯菜安排好三個孩子,然后伺候公公洗漱用餐、端屎端尿,公公段繼國本來性子急、脾氣大,患病后更加易生氣。婆婆的離世讓他的脾氣變更加古怪,稍有不順心就發火,摔東西,但她從不生氣,耐心服侍。有時公公大小便失禁,屎尿弄到被褥上,她二話不說趕緊給公公擦洗干凈身子,換洗被褥拆洗干凈,她從沒說過一句怨言。
最初,照顧公公大小便她和老人都感到尷尬,有一次老人想解小便卻無法動身,尿憋的不行,身邊只有姚秀珍照顧,又不好意思說出口,一臉的痛苦狀。細心的姚秀珍立刻瑞起尿盆給公公接小便,老人感動的熱淚直流。她寬慰老人說:“建科是您的兒子,您就把我當自己的女兒一樣,現在您生病了,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
就這樣,姚秀珍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一晃就是十四年,在這十四年里,給老人端茶送水、理發剃須、洗澡換衣、端屎端尿她面面俱到,從沒有給過老人難看臉色。2009年在她的要求下給老人購置了輪椅,天氣好的時候推著老人在院子里曬曬太陽,散散心,農活閑暇的時候陪老人說說話,雖然公公自患病以來一直都是有時清醒,有時糊涂,也不愛說話,但在姚秀珍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好。
她堅守一個信念,用這付出去愛自己的家人,這種愛在她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