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清水縣把勞務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的有力抓手,實施“開展技能培訓到戶、勞務培訓輸轉到戶、開展就地創業到戶”等工程,在宣傳、培訓、輸轉、服務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動勞務產業大發展,使勞務產業成為短期內增加農民收入最有效的手段,在精準扶貧攻堅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大力宣傳,營造濃厚氛圍。積極宣傳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和勞務輸轉的意義,按照“廣播有聲、熒屏有圖、墻壁有字、QQ有群”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介,采取集中活動和進村入戶等方式,印發資料、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發布用工信息,宣傳外出務工和回鄉創業的先進典型,介紹務工常識和參加培訓有關手續程序。大力宣傳勞動法律法規和農民工培訓有關優惠政策,組織“春風行動”人力資源招聘會,印發《農民工務工指南》、《勞動合同法》、《最低工資保障條例》、農民工培訓有關政策及招工簡章等宣傳材料3萬多份。通過扎實有效的宣傳工作,使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形成了牢靠的就業鏈,并不斷向縱深延伸,也使廣大農民由被動務工轉向了主動務工,轉變了就業觀念。

調查摸排,精準培訓對象。為切實摸清全縣貧困地區勞動力資源現狀,有針對性地開展輸出和培訓,推動貧困地區勞務經濟的發展,按照“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原則,清水縣勞務辦積極組織人員對全縣各貧困村勞動力資源、富余勞動力資源、外出務工人員、勞務輸出帶頭人等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在全面、真實、準確的基礎上,分類建立了貧困村勞動力資源數據庫和勞務輸出信息數據庫。結合各鄉鎮勞務工作站收集提供的用工信息,通過有效的信息媒介進行發布,為扶貧重點村農民工外出提供了更多的就業信息,并嚴格按照“信息收集、實地考察、簽訂協議、布點宣傳、報名登記、實施培訓、組織輸送、跟蹤服務”的工作流程,初步實現貧困地區農民工務工有出路、維權有渠道、環境有改善的目標。

創新方式,提升培訓實效。以貧困人口中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為重點,積極實施就業技能培訓、勞務品牌培訓、農村致富帶頭人示范培訓、創業培訓等7個培訓工程,為切實增強農民工的就業能力,綜合利用政府補貼培訓政策,積極引導縣勞動就業培訓指導中心發揮培訓主體作用,主動對接企業用工和市場需求,按照“一便二提三免費”的要求,扎實開展面向農民工的“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通過培訓平臺精準整合、培訓對象精準優先、培訓需求精準對路、培訓時間精準分類,以“服務促輸轉,信譽求發展,特色促就業”為宗旨,扎實開展勞務品牌項目培訓工作,共計培訓農民工9000余人次,完成勞務品牌培訓300余人次,省級示范性培訓300余人次,使全縣農民工就業逐步走向了“特色化、優勢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
強化輸轉,促進富民增收。加強勞務信息系統建設和勞務輸轉實名制登記工作,指導各鄉鎮以村為單位,對富余勞動力從輸轉意向、專業技能等方面開展了調查摸底、數據審核。結合全縣各行業用工需求,采取就近就地轉移輸轉的方式,簽訂輸轉協議,加大勞務輸轉力度。通過精準勞務培訓和輸轉,全縣貧困戶自我脫貧能力得到提高,貧困家庭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至目前,全縣培訓勞動力3.56萬人,其中勞務技能培訓9000人;累計勞務輸轉6.8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9.4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