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以來,清水縣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思想和省、市委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部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積極探索、奮力實踐,“5+2”、白加黑,殫精竭慮,忘我工作,創新實施六大工程,推動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新的明顯成效。

創新實施分類提升工程,把基層黨建分類提升模式引入精準扶貧,將全縣63518戶農戶劃分為政策保障戶、精準扶貧戶、鞏固提升戶、生活寬裕戶、基本小康戶5個類型,量身定制幫扶計劃和扶持措施,實現了脫貧攻堅與全面小康同步推進。

創新實施差異化扶貧工程,縣委下發1號文件,對貧困程度深、基礎條件差的新城、遠門兩鄉進行傾斜扶持,努力破解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對全縣貧困發生率相對較高、少數民族聚居的蒲魏梁流域,投資8200多萬元實施整流域綜合扶貧工程;在山門、秦亭2個林緣區鄉鎮實施了14個整村推進項目,有力地提高了區域綜合發展水平。

創新實施金融扶貧工程,在全省率先推行“農戶貸款、帶資入股、就業分紅”金融支持精準扶貧試點,累計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10243戶5.121億元,其中入股龍頭企業3334戶1.667億元,實現了“政府搭臺、銀行唱戲、企業發展、農戶受益”的多贏目的。

創新實施“4536”富民產業增收工程,把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作為重中之重,精算6筆脫貧賬,大力培育林果、畜牧、蔬菜、藥材、勞務五大富民產業,2015年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487元,同比增長12.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

創新實施農民培訓工程,堅持“源頭治貧”理念,整合培訓資源,大力開展“組十團、講百場、進千村、強萬戶”農民素質提升培訓工程,開展“造血式”扶貧培訓171場次,受益貧困群眾2.6萬人次。

創新實施電商扶貧工程,依托天水農校職教資源,高標準建成電商中心和眾創空間高度融合的創業基地,示范帶動發展電商網店312家,推動傳統產業搭上互聯網“快車”,拓寬了增收渠道,鼓起了群眾腰包。與此同時,我們在教育扶貧、衛生扶貧、文化扶貧等方面都出臺了一些“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扶持政策,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清水特色的精準扶貧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