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永平,199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清水縣金集鎮張山村黨支部書記。何永平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狠抓村班子建設,加強黨員管理,定制度、立規矩,抓示范、強基礎,黨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村“兩委”班子凝心聚力、團結和諧,得到了鎮黨委和群眾的充分認可。同時,他堅持把抓黨建與抓發展、促脫貧、惠民生緊密結合,推動張山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穩步推進。
作為黨支部書記,何永平十分注重黨務工作能力的提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鎮黨委保持高度一致,日常工作中能把堅持黨的原則和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有機結合,既在工作中錘煉了自己的黨性,又教育引導了群眾。堅持以學習為動力。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原原本本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切實掌握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和蘊涵其中的科學方法。堅持以嚴于律已為后盾。模范踐行“三嚴三實”,積極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主動聯系思想、作風和工作實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持之以恒糾正“四風”和“不嚴不實”問題,恪守為政做人底線。

堅持把抓黨建作為最大政績,落實書記抓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有力夯實了基層基礎。制定村干部每月集中學習制度,每月組織村干部集中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各種惠農政策、葡萄務作技術等,不斷增強了村干部的黨性意識、業務知識、履職能力。重視抓好村級事務“一事一議”制度和“四議三雙”工作法,對低保、惠農資金發放等事關群眾利益的事務進行定期公開,村級重大事務都由黨員大會通過后提交村民大會或代表大會審議,實現了村級事務“不庇蔭、不遮蔭”,村干部權力得到有效監督,村黨支部各項工作日趨規范。堅持抓班子、帶隊伍。集中精力抓了村黨支部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以村干部能力提升為目標,加強村干部履職能力及帶頭作用建設。積極培養后備干部8名,每年高標準發展黨員1名,全力打造了一支作風過硬、一心為民、踏實工作、群眾滿意的村干部隊伍。今年,組織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2期230多人次,黨員隊伍結構不斷優化,能力素質顯著提升。堅持抓服務,強基礎。多方籌集資金完善村級陣地建設,按照“六室八有”標準配備完善了村陣地,新建了標準化的村衛生室1處,改建了衛生廁所,配齊陣地的床鋪、灶具等生活用品,確保下基層隊員和駐村干部下得去、蹲得住、辦實事。

近年來,他帶領村兩委班子及廣大群眾大力發展‘林果、畜牧、經作’三大產業,狠抓美麗鄉村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業產業不斷壯大,于2007年在上級各部門的支持下,建成葡萄園1500畝,2014年新建葡萄園300畝,全村葡萄產業年收入可達500多萬元。于2009年,依托通暢工程,加寬硬化了通村路一條6公里,修建排水渠1800米;于2010年、2011年先后完成了何灣自然村、張山自然村小巷道硬化工作,全村小巷道硬化率達90%。于2010建成投資5.4萬元的村陣地1處,2009年通過金集飲水工程項目解決了張山村237戶1123人的飲水問題,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于2008年,結合“5.12”地震災后重建,建設新農村60戶,于2015年,依托易地搬遷項目建成張山新農村1處,搬遷群眾42戶,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農村品味得到提升。著力推進以行道樹綠化為主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綠化張山—X045線通村道路3.6公里,高標準栽植各類苗木280余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