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縣十四次黨代會以來,縣委、縣政府全力把握清水發展事業的新使命、新內涵、新要求、新機遇,團結帶領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的決策部署,科學決策,親力親為,努力開創了“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西部科學發展特色縣”,奮力實施了“5551”發展戰略,全力打響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精心描繪了城鄉巨變新畫景,努力推進了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強力推進了民生改革和社會事業進步,黨的建設進入了新階段、新境界。為喜迎中國共產黨清水縣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清水縣屬媒體將推出【夯實基礎 砥礪奮進】專題,對近年來清水縣取得的輝煌成績進行專題報道,為努力開創清水發展新局面、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篇章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夯實基礎 砥礪奮進】
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
----記十四次黨代會以來全縣統戰民族宗教工作

(2015年7月22日,劉天波一行深入新城鄉調研,鼓勵群眾要發展以核桃為主的富民產業,拓寬增收渠道)
縣十四次黨代會以來,全縣統一戰線工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服務發展為目標,爭取人心,凝聚力量,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統一戰線方針、政策,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統一戰線各個領域的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清水縣召開2016年統戰民族宗教工作會議)
圍繞中心,為發展服務取得新突破。
加強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思想建設。建立縣級領導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堅持走訪企業,解決企業在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認真開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綜合評價工作,堅持在民營企業家中開展“爭做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活動,推薦參加省、市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評選,引導他們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工作,有效的發揮他們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清水縣召開臺胞臺屬僑胞僑眷迎中秋茶話會)
創新思路,海外統戰工作有新拓展。
實施“請進來,走出去”方針,為經濟建設服務有新作為。堅持廣泛宣傳我黨的對臺政策,大力開展反臺獨、反分裂的宣傳。堅持與臺屬臺胞和海外僑胞保持熱線聯系,積極宣傳我縣的發展變化 、經濟建設取得的成績,激發海外臺胞僑胞的愛家愛鄉熱情,用親情、鄉情、友情鼓動他們為我縣招商引智引資牽線搭橋,為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發揮優勢,民主政治建設邁上新臺階。
參政議政能力不斷提高。建立和完善了領導干部與黨外人士、工商界人士交友聯誼制度,確定由領導干部掛鉤聯系黨外對象,進一步加強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堅持每年召開兩次黨外人士、工商界人士情況通報會 ,邀請縣政府領導通報政府工作情況,傾聽黨外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黨外干部隊伍建設取得新成效。
全縣始終把黨外干部和黨外人士工作作為民主政治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除按要求做好黨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在實職安排外,積極為黨外人士建言獻策疏通渠道。定期召開黨外代表人士民主協商會、通報會,對事關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座談討論,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通過多種形式,充分發揮他們的參政議政職能,為縣委、縣府決策提供參考。

強化管理,宗教工作有新突破。
一是切實加強領導。成立了縣、鄉鎮、村三級宗教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以統戰部部長為召集人,統戰部、民宗局、政法委等14個單位分工協作的宗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將宗教工作納入鄉鎮“十星制”考核,各鄉鎮安排一名領導分管宗教工作,強化對宗教工作的領導。二是抓好抵御境外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工作。建立由各有關部門參加的抵御滲透的工作機制、工作網絡和信息網絡,及時掌握境外宗教組織對我縣進行滲透活動的動向,提高防范能力。四是完善日常管理。縣十四次黨代會以來,各宗教活動場所基本建立了“一會二簿三上墻”制度,即“一會”:管委會;“二簿”:會議記錄簿、財務記錄簿;“三上墻”:政策法規上墻,組織人員上墻,場所登記證及法人代表證上墻。同時從2012年開始實行財務收支季報表制度,規范宗教活動場所財務運作,嚴格控制資金流向。加強宗教活動場所消防安全宣傳和檢查工作,依法開展宗教活動場所年檢工作,對批準開放的宗教場所辦理了“四證一賬戶”。 四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鼓勵和支持宗教團體積極參與扶貧濟殘、捐資助學等社會公益事業活動。
(2015年8月28日,清水縣在蒲魏梁舉行西北淺山區精準扶貧集中攻堅行動啟動儀式)
注重實效,民族工作有新特色。
十四次黨人會以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加快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村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基礎,切實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創新工作特色,狠抓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期間,少數民族工作呈現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600萬元的清真食品一條街即將建成。開展少數民族基本情況調查,篩選道路建設、種養植產業、飲水工程等一批項目上報省、市民族宗教部門,爭取資金50多萬元,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二是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期間開展少數民族農業科技培訓300多人次,因地制宜指導少數民族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核桃種植等具有當地特色的產業,拓寬少數民族群眾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少數民族群眾的收入。三是民族教育文化取得長足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切實抓好少數民族大學生幫扶工作,期間共幫扶少數民族大中專學80多人,發放幫扶資金4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