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縣十四次黨代會以來,清水縣堅定不移地實施“5551”發展戰略,圓滿完成了十四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譜寫了清水發展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開創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嶄新局面。今后五年,清水縣將大力實施“14651”發展戰略,在中國共產黨清水縣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召開期間,來自全縣各行各業的基層黨代表肩負著全縣人民的重托,齊聚一堂,為清水崛起跨越發展建真言謀良策,如何實施好這一發展戰略,特別是如何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遵循“五大發展理念”,竭力推進事關全局的“六大工程”,縣屬媒體開設【話發展謀未來】專題,對基層部分黨代表進行訪談,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推進崛起跨越,繼續砥礪前行,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努力奮斗。
【話發展 謀未來】
專訪民政局局長周新華

這次黨代會是在全縣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努力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是一次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大會。
在第九代表團討論會上,縣民政局局長周新華認為,中國共產黨清水縣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面回顧總結了縣第十四次黨代會以來縣委的工作,明確了今后五年的總體要求,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聆聽了報告,令人鼓舞,振奮人心,催人奮進,作為一名民政部門的代表,報告中對關注民生改善方面提得響亮,安排到位。

周新華針對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周新華說:“報告中提出了要打好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攻堅戰,通過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3431人。作為民政部門來說,要緊緊團繞脫貧攻堅‘一號工程’,把醫療救助作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力抓手,切實解決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在具體工作中,要適應新的形式,新的任務,毫不松懈地抓好大病醫療救助和二次醫療救助工作,不斷擴大救助病種的范圍,緊盯農村低保戶、五保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就醫需求,不斷加大醫療救助力度,特別是對各類癌癥患者和白血病患者等醫療費用花費較大的情況,要加大醫療救助力度,在新農合和大病保險理賠后,各人自付部分仍然較大的通過民政兩次醫療救助,切實解決大病患者無錢看病,因病致貧、返貧的問題,從而實現醫療救助脫貧一批的預期目的。”

在如何做好社會保障工作時,周新華說:“報告中提出要打好社會保障兜底脫貧攻堅戰,健全完善‘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大臨時救助制度落實力度,要將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全部拉入低保范圍,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實現低保線和脫貧線‘兩線合一’,通過政策兜底脫貧7626人。圍繞這一部署要求,結合全縣工作實際,我局將進一步探索完善社會救助體系,首先要把醫療救助、災害救助、臨時救助、低保、五保等相關民政救助措施,與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各類社會救助,很好的銜接起來,切實解決農村困難群眾特別是因災、因病、因學、因房致貧和‘三留守’人員,殘疾人員等各類人員的生產生活困難,確保他們有飯吃、有衣穿,住房、取暖等生活需求有保障。其次,要精準識別救助對象,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全部拉入低保范圍,通過政策兜底脫貧7626人;同時逐步提高農村低保一二類標準,達到低保線和脫貧線‘兩線合一’的目標要求。”

報告中提出深化雙擁共建活動,爭創全國雙擁模范縣。周新華說:“圍繞這一目標我們將加大工作力度,在鞏固和發展雙擁‘六連冠’、‘ 七連冠’優異成績的基礎上,探索新時期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途徑,創新載體,突出主題,通過實施軍民共建‘雙十’工程,開展形式多樣的雙擁共建活動,促進我縣雙擁工作上臺階、上水平。”

近年來,清水縣堅持社會救助和社會事務管理兩措并舉,逐步完善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以救災救濟、醫療救助、養老服務為補充,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廣覆蓋、多層次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注重抓好以“雙擁”創建為重點,以基層政權建設、社區建設、地名普查設標、民間組織管理、婚姻登記等為基礎的專項社會事務管理工作。通過落實各項社會救助政策與提高專項社會事務管理水平,有力地推動了民政工作科學發展,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