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家庭,七口人,其中四口人身患不同疾病,生活的負擔全在他一個人身上。
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與經濟的拮據相比,精神的重負似乎更可堪憂。這樣的現實擺到很多人面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難以承受的,無法堅持的。
然而他做到了。他叫王保紅,已過不惑之年,是天水市清水縣松樹鄉堡子村人。
命途多舛 生活艱難
千斤重擔一肩挑
冬至過后,天氣愈發寒冷了。正趕上逢集出門,天蒙蒙亮的時候,王保紅就起來燒開水、和面、蒸饃饃。這一系列工序完成后,他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將蒸好的饃饃、開水放在臥病在家的哥哥和妻子面前,作為一天的食物。隨后,王保紅開著裝滿小麥的三輪車前往十公里外的大柳村磨坊。
在王保紅的記憶,這樣的情景已經持續了多年。
王保紅兄弟四人,他是老四,他大哥因病去世,二哥患有輕微精神病,三哥患有先天性精神病,幾十年來,他不離不棄,一直在照顧。妻子2012年因腦溢血癱瘓在家,小兒子右胳膊殘疾,無法干重活,日常吃飯寫字只能靠左手。種種艱難和不幸,讓王保紅一家成了堡子村出了名的困難戶。
多位村民在受訪時說,很多人要是遇上王保紅這樣的情況,精神早就垮了。但王保紅卻沒有,他是家里的頂梁柱,做飯、洗衣服、照看妻子、照看兄弟、供孩子上學、干農活……整個家庭全靠他一個人維持,是堡子村出了名的“全能人”。

走進王保紅的家,這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小院,2008年災后重建時修建。來到正房,房中陳設與很多傳統農家并無二致,家具顯得很陳舊,座在火爐上的水壺似乎已經用了很多年,一張長條桌上放著面盆、案板、碗筷等物,貼在墻上的數張獎狀給這間略顯冷清的房子帶來一些生氣。
“家里確實比較艱難,負擔也很重。現在政策好,國家幫我蓋了新房,也辦上了低保,貸了款發展產業。孩子也爭氣,以后的日子會好起來的。”眼前的王保紅盡管話不多,但言語之中透出誠懇。面容盡管憔悴,但對未來充滿信心。
古道熱腸 助人為樂
凡人善舉獲點贊
走在堡子村,提起王保紅,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他是村里出了名的熱心腸。
村里沒有班車,農用車也很少,村民去張家川縣龍山鎮趕集拉東西不方便。王保紅向親戚借錢買了一輛舊三輪車,以掙點零花錢用來維持生活。村民說,誰家有需要運的東西,不管多少,只要說一聲,王保紅再忙也都答應去,不管什么時候收的運費都比別人少。
堡子村很多壯勞力出外打工,村里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小孩,最近的磨坊在十公里外的大柳村,磨面成為很多家庭的大難題。當需要磨的小麥少的時候,其他有農用車的人都不愿意去。王保紅不然,就算是兩袋小麥,他開著車拉上就走,甚至連油錢都劃不來,但他從未有絲毫怨言。
“我就想著能給村里人干點實事,盡自己的能力幫助遇到困難的人。”王保紅說,生活的壓力讓他感受到了一個人遇到困難時多么需要別人的幫助,這讓他更加堅定了幫助他人的信心。
村民回憶說,2015年冬天臨近春節,天上下著雪,山路不好走。王保紅開著掛上防滑鏈的三輪車,將磨好的面粉挨家挨戶送上門,連續干了好幾天才完,解決了很多人的燃眉之急。
前些天,村里有位五保老人托人在鄉上買了一些煤,由于沒勞力運不回來。王保紅知道后,開著三輪車把煤送到老人家里,一分錢未收就走了。
村里秋季建園,每天一大早,王保紅開著三輪車把工具運到建園點,緊接著運樹苗。頂著大熱的天,苦的累的搶著干。

鄰居王順德說:“村上不管大事小事,保紅都很積極,看到誰有困難了就熱心幫忙,性格也好,從不與人鬧矛盾,是全村出了名的好人。”
堡子村駐村干部劉朝輝說,王保紅是一個心底無私的人,在家庭生活極其艱難的情況下,他克服各種困難,不僅沒有放棄家庭,而且堅強的挑起生活的重擔,這本身就是一種正能量。
劉朝輝說,更難能可貴的是,王保紅心里總想著多為別人辦點實事,為村里人服務,主動幫助他人,甚至把助人為樂當作生活中最大的幸福與快樂,給每一個認識他的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離棄、有擔當、熱心腸、好脾氣、心善良、忘得失,這組詞語或許能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在生活重負下仍頑強生存,且用自己的行動溫暖別人的中年漢子的性格輪廓。王保紅,一個山區貧困村的普通農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了什么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