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9日,中國地名學會監理工作組組長龐森權一行4人就清水縣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清水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牛永禎陪同檢查。
在當天召開的座談會上,工作組聽取了清水縣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匯報。隨后,工作組通過調閱全縣地名普查文件、資料等方式,對地名普查質量、進度、安全、檔案、成果、保密等工作進行詳細檢查。同時以《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質量評定體系》為依據,對地名普查的組織實施、工作內容、普查成果數據和普查檔案等8個方面的完成情況及質量進行綜合評定。工作組對清水縣開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清水縣高度重視,組織機構健全,基礎保障到位,普查工作扎實,取得了預期的普查效果
。
就做好下一步工作,工作組要求,一要緊盯薄弱環節,抓好“回頭看”,針對這次檢查驗收發現的不足,通過分領域、分類別、分層級再次回爐審核,查漏補缺、校正修改,協調技術服務單位對各類成果資料全面進行整飾。對需要進行外業補采信息的及時組織力量補采,對需要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的地名,通過召集地名普查工作者和專家學者進行集體研討或實地調研走訪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再次豐富充實其屬性信息,完善成果資料。二要抓好成果轉化。堅持“邊普查、邊應用”,在成果資料匯總后,積極開展普查成果的轉化利用,將成果轉化與普查工作有機結合,做好成果轉化規劃編制實施工作。三要啟動實施圖、錄、典、志編纂工作。創新地名成果轉化應用方式,建設地名信息數據庫和地名網站,推出真正能給群眾日常生活帶來實惠和方便的地名信息化服務產品。四要認真做好普查檔案管理工作。按照《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檔案管理辦法》要求,做好地名普查檔案整理、立卷歸檔工作,確保普查檔案應歸盡歸、齊全完整。
清水縣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開展以來,共采集到涉及全縣的11大類63小類的2819條地名信息。其中陸地水系23條,陸地地形26條,行政區域19條,群眾自治組織260條,非行政區域7條,居民點1081條,交通運輸設施103條,水利、電力、通信設施531條,紀念地、旅游景點76條,建筑物46條,具有地名意義的單位647條。采集各類實體照片4764張,采集錄像495段和錄音4段。形成地名普查地名成果表2819張、地名普查地名標志成果表54張、地名普查標準化處理統計表128條、地名普查讀音審定申報表 1 套、跨界自然地理實體地名錄1套和圖表 1套20條,建立了國家區劃地名數據庫,刻制保密光盤 1 張。同時,在全縣范圍內共設置標準化路牌271塊、巷牌27塊、村牌260塊。經過不斷調整主從和派生地名,全縣各臺、站、場名稱與當地地名基本一致。全面完成了地名詞典第一部分涉及的全縣政區、居民點、城鎮交通詞目排序表的編制工作和內容釋義的編寫工作,共收錄縣區的縣級詞目3條,縣以下各類詞目4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