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清水縣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審計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審計工作的“預警免疫”功能建設,堅持審計人員素質、審計工作重點、審計運行環節、審計方法創新齊抓共管,強化過程監管,有效提升了審計監督工作質量。一是科學謀劃審計項目。堅持從事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群眾關注熱點難點問題、群眾反映問題較多單位選定項目,強化與上級審計機關的匯報溝通,做到全面覆蓋與突出重點相結合、審計工作與中心工作緊密融合。二是明確審計重點。在審計安排上,堅持做到“四必審”(即:資金量大、權力富集、下屬部門較多的單位必審;一個單位三年以上未接受過審計的單位必審;群眾反映較大的單位必審;崗位調整的領導干部必審),從不同行業、不同單位特點區分,確定審計重點,精準施策,科學評價,如實反映單位情況,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服務。三是嚴格審計程序。審計實施前,廣泛開展審前調查,明確審計目的、重點、方法步驟和審計范圍,做到“心中有數”。審計過程中,由審計局領導班子成員帶隊,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審計工作進展情況和問題查處情況,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隨時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審計結束后,緊扣審計中發現的問題,科學提出整改意見并跟蹤督促落實,對一些審計手段難以解決的重大問題,由紀檢監察部門及早介入,深入調查核實并提出處理意見。四是強化質量監控。樹牢“審計質量生命線”理念,制定出臺《審計組現場管理辦法》《審計質量控制和過錯責任追究辦法》,從項目事前對審計方案專家評審,把好項目質量源頭關;對重大項目召開協調推進會,解決工作中遇到困難問題,把好項目實施關;為保證審計質量,集體審議,集思廣益,把好審計評價成果關。五是創新方式方法。高度重視審計信息化建設,向大數據要效率、要質量,強化上下級審計機關的溝通聯系,連續開展了77家一級預算單位大數據全覆蓋審計,去年以來共排查疑點問題123個,糾正整改落實121個,有效拓展了審計監督的深度和廣度。
(新聞來源:天水市審計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