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豐富轄區少年兒童假期生活,切實解決家長假期孩子“看護難”“作業輔導難”的問題。寒假期間,清水縣委社會工作部結合“四百”(進百家門、訪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主題活動,積極引導鄉鎮各村(社區)整合優化資源力量,采取“部門主導+社會參與+多方協同”模式,依托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陣地,組織返鄉大學生、村文書、駐村工作隊員、志愿者等人員,共同推動轄區假期“愛心小課堂”建設,讓“大朋友”帶領小朋友度過一個豐富、愉快、有意義的寒假生活。

緊扣居民實際需要,精準精細服務。“幼有善育”事關每個家庭,清水縣著眼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精細謀劃、主動作為,切實把假期“愛心小課堂”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制定“線上+線下”工作方案,線上通過各級媒體平臺、微信群等形式為假期“愛心小課堂”造勢,通過留言、建議等形式廣泛征集各方意見,讓更多家長參與到征集意見的過程中來,擴大覆蓋面,精準對接群眾實際需求;線下深入社區、村組,到群眾家中開展專題走訪,以“面對面”代替“鍵對鍵”,直觀了解群眾的所需所盼。通過前期充分的調研走訪,不斷量化目標任務、明確實施步驟,為開展好托管服務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大力推動愛心托管服務向“兩新”領域人群尤其是快遞員、外賣員、貨運司機等新興領域勞動者傾斜,留出專門的名額,解決他們后顧之憂,讓他們安心工作。

整合多方力量資源,盤活功能陣地。為確保假期“愛心小課堂”能夠順利啟動并有效運行,清水縣委社會工作部提前謀劃,精心組織,積極引導各鄉鎮通過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發布“招募令”,吸引大量返鄉大學生和駐村工作隊員參與。這些志愿者們經過培訓后,迅速投入到“愛心小課堂”的各項準備工作中,包括教室布置、教學用具準備、課程安排等,確保每一個細節都做到位,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環境。綜合考慮孩子們的多元化需求,綜合利用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文體活動室等功能室,設置學習室、讀書室、手工室、活動室等區域,專門為孩子們配備了文體器材、科學實驗材料等,滿足孩子多樣興趣需求。

豐富愛心課堂內容,提高教育質量。愛心托管服務堅持“公益、自愿、安全”的原則,以“教育”與“托管”相結合,功能定位以看護為主,采取靈活多樣的“1+N”輔導模式,“1”即作業輔導這一基礎環節,確保孩子們在假期里能夠得到及時的學業指導和幫助;“N”即涵蓋了美術繪畫、手工制作、非遺、書法、國學、安全教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旨在全面培養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在“愛心小課堂”里,孩子們不僅能夠安心完成假期作業,還能參與到各種有趣的游戲和活動中,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在這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學會了團隊合作和交往能力,為他們的成長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強化安全教育保障,加強示范引領。假期“愛心小課堂”不僅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情況,還十分注重他們的身心健康,志愿者們與孩子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心理需求,及時給予關愛和幫助。同時注重安全保障,配備大學生志愿者全程進行跟蹤服務,嚴格落實課程安排,專人負責學生管護,與家長及時建立微信聯系群,每天不定時發送孩子們學習、活動照片和視頻,定期與家長進行聯系溝通,反饋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每天的“愛心小課堂”結束后,開設“安全小劇場”等內容,組織孩子們觀看安全教育視頻,切實增強孩子們的安全防范意識和避災避險能力,讓孩子們在假期“愛心小課堂”中度過一個安全有趣、充實愉快的寒假生活。

下一步,清水縣委社會工作部將繼續結合當前開展的“四百”主題活動,不斷優化和完善假期“愛心小課堂”建設工作。通過積極的宣傳動員,吸引更多的返鄉大學生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來,共同承擔起教育引導的責任。同時,也將努力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提供更多的物資支持和場地共享等便利條件來擴大受益范圍,并將竭盡全力為他們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在享受假期快樂時光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以及社會大家庭的關愛呵護,使他們在成長道路上邁出堅實每一步!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