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國資委日前制訂印發了《關于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企改革的意見(試行)》,明確規定,非國有投資者可通過轉讓全部或部分國有產權、增資擴股等方式參與國企改革,并購或控股國有企業時,要解除全部在冊職工勞動關系,并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國企產權可全部轉讓
非國有投資者參與國企改革時,可通過轉讓全部或部分國有產權、增量引入非國有資本進行增資擴股、承債并購國有企業等方式。
非國有投資者承債并購國有企業,其債務可以與債權銀行協商,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對企業不良貸款等進行債務重組。
非國有投資者參與國有企業改制時,經與債權人協商并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批準可實施債權轉股權。價格太低暫停交易
向非國有投資者轉讓企業國有產權,可采取拍賣、招投標、協議轉讓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方式進行。在產權交易過程中,當交易價格低于評估結果的90%時,應當暫停交易,在獲得相關產權轉讓機構同意批準后方可繼續交易。購廠要給原職工補償
改制企業欠發職工工資部分,在職工自愿的條件下,依法扣除個人所得稅后,可轉為個人投資。改制企業未退還的職工集資款,以現有資產清償,在職工自愿的條件下,可轉作個人投資。
非國有投資者并購或控股國有企業,由原企業按有關規定,解除全部在冊職工勞動關系,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企業改制后繼續留在企業工作的職工個人所得經濟補償金,可在職工自愿的條件下轉為改制企業的等價股權或債權。富余人員辦廠免稅3年
改制企業退休人員按屬地原則實行社會化管理。非國有投資者參與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原企業富余人員興辦的經濟實體,符合規定條件的免征企業所得稅3年。非國有投資者參與國有企業改制后,職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金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經濟補償金以資產方式直接轉換成股份的,其應征的個人所得稅可暫予緩征,待股權轉讓變現后再行征收。新企可承續原企特權
非國有投資者并購國有企業,允許沿用原名稱并加“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字樣登記注冊;改制后的企業承續原企業擁有的特許經營權、資質、許可證、商標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保留手續;企業改制涉及的相關部門要簡化辦事程序,主動做好服務,改制企業辦理注冊、土地、稅務登記、房產、水、電、氣、電信、車輛過戶等,只收工本費。 (記者梁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