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天水星火機床集團公司的前身——天水星火機床廠,只是一個從沈陽搬遷而來的“三線”企業。
如今的星火機床已經從專業生產大型臥式回轉車床的搖籃企業,成長為我國規模最大、規格最全的臥式回轉類機床制造企業和中國大型數控車床、精密軋輥床主導生產企業。
信心堅定 勇渡難關
星火機床坐落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據天水市區近1個小時車程。該集團辦公室工作人員石廣謀介紹,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星火機床連年虧損,瀕臨倒閉。當時,有2000多人的星火機床銷售收入僅2000多萬元,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
1996年,時任星火機床總工程師的李維謙被任命為廠長,他提出星火機床發展的“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生存,第二步是發展,第三步是建設星火大家園。
“讓廠子活下去,這個最基本的追求給了職工莫大的信心。”星火集團董事長李維謙說,“星火所取得的每一項成績,都是靠堅強的信心支撐。這種信心,來源于職工對企業深厚的感情,來源于國有企業強大的凝聚力。”
在信心的支撐下,星火始終沒有忘記為未來積蓄力量:一方面,通過實行漸進式改革,星火逐步完善了分配制度和組織機構,建立起適應市場的快速反應機制;另一方面,全力開發新產品,提前為行業復蘇做好準備。
人才為本 文化筑基
渡過難關之后的星火機床不斷跨越發展,銷售收入從2001年的4000萬元迅猛增長到2008年的8.9億元。今年上半年,星火機床實現工業總產值8.7億元,同比增長42%;實現銷售收入8.4億元,同比增長44%;上繳稅金5575萬元,同比增長41%。
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強說,對人才的重視是星火機床跨越發展的根本。
星火機床先從解決退休職工實際困難入手,優先為他們解決住房問題,以此來吸引人才加入星火機床。同時,針對企業地處偏遠的現狀,集團努力為大家解決交通、醫療、子女教育等問題,以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
星火機床非常注重對人才的培養,使優秀人才得到更好的發展。“這里本來就偏遠,只有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更快、更高的發展平臺,才能留住真正的人才。”劉強介紹,加盟星火機床的技術人員,工作一年左右就有出國接受培訓和參與合作開發的機會。
從1997年開始,星火機床陸續派出技術人員到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技術及管理經驗。派出人員不僅為公司帶回了大量的前沿技術,自身也得到了提高。
敢于創新 志存高遠
2002年,當星火機床的年產值接近6000萬元時,李維謙提出了3年過億元的目標,結果提前1年實現。2003年底,星火機床完成產值1.56億元。如今,公司的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10億元。
目前,星火機床將中期目標確立為“做強做大,做世界臥式回轉機床之最”,立足天水,實施“星火燎原”計劃:以機床制造為依托,通過建立多個“發展極”,形成多個高產出的效益單元。
“之所以敢于確立這樣的目標,是因為星火機床長期以來注重技術創新,牢牢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在市場競爭中持續保持領先優勢。”星火機床技術中心機械制造所所長袁來朝說。
據劉強介紹,星火機床在技術創新方面提出了“集成創新”理念。他們認為,通過集成創新,將國內外現有的先進技術應用到產品中,就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星火機床不斷加強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礎上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推出新產品的速度和規模都領先于同行。多年來先后開發了大型數控車床、數控精密軋輥磨床、大型數控端面車床等16大系列。
袁來朝說,目前,星火機床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并擁有授權專利114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承擔了國家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863”重大課題項目,多次承擔國家科技支持計劃項目和國家數控重大專項項目。
離開星火機床的路上,石廣謀指著天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片正在施工的工地說,這是星火機床正在興建的數控重型機床制造基地,依托這一基地,星火機床的技術優勢將進一步擴大,生產工藝和生產能力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