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倫美奐 獨領風騷
——走進天水飛天雕漆
郭永鋒

第一次走進天水“飛天雕漆”工藝品展銷大廳,我被眼前各種雕漆藝術品所震驚。座屏大氣磅薄,構圖奇特,色彩炫麗,美輪美奐;掛屏古樸典雅,流金溢彩,精細逼真,意蘊深厚;即使小件妝盒筆筒,也溫婉細膩,賞心悅目。

外面下著雨,已是下午五點多鐘了,我要拜訪的朱總,卻一直忙著為蘭州來的客商介紹著各種產品的工藝,我也順便聽著他的介紹,才驚嘆這些光彩奪目的藝術品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藝術大師和工人們的心血和汗水。真正走進“飛天雕漆”藝術,卻是其后采訪中,在辦公室周主任細致而耐心的介紹下。

天水“飛天雕漆”工藝家俱有限責任公司被國家商務部確定為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飛天雕漆”又被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生產的“飛天牌”漆器榮獲國家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和銀杯獎,同時還榮獲輕工業部優秀出口產品“金龍騰飛”獎,被評為甘肅省名牌產品和甘肅省著名商標。公司位于天水市秦州區東十里鋪工業示范園區,占地面積52.17畝,總投資5600多萬元,飛天雕漆工藝品廣場則是西北地區最大、最專業的雕漆工藝品展銷廣場。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趙紫陽、江澤明等人高度關懷,海內外知名人士相繼前來參觀、指導。

“飛天雕漆”用料考究,工藝精細。以東北產椴木、紅松,及當地產天然上等生漆制成漆胎,選用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山東綠凍石、北京黃石、白石等材料。按設計要求,根據不同的產品,采用不同的工藝裝飾手法制作人物、花鳥、魚蟲、山水等,裝飾手法有鑲嵌、雕填、描金、研磨、彩繪等。漆器產品有耐酸、耐堿、耐高溫,漆色純正,光潤如玉等特點。

雕漆產品主要工藝有:石刻鑲嵌、平磨螺鈿、堆漆彩繪、脫胎彩繪、磨漆畫、現代裝飾漆畫等。大類產品有:座屏類、屏風類、掛屏類、臺屏類、桌柜類、旅游小件類以及其他工藝品類等,共1000多個花色品種。其中“平磨螺鈿與彩繪”相結合工藝、“骨石鑲嵌”與天然根雕結合工藝屬國內獨有,近年來“飛天雕漆”,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開發適合市場銷售、顧客滿意的新產品,將中國傳統的四大漆器工藝及時代氣息融為一體,改變了天水漆器工藝單一、品種單調的現狀,使產品藝術附加值高,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走遍上下兩層樓展銷大廳,看遍每一道工藝車間,一種欽佩感油然而生。每一件產品不是機械地加工制造,而是傾注著每位藝術大師的心血與智慧。用周主任的話說,“我們飛天雕漆廠,是出畫家的地方。”豈止是畫家,個個都是藝術家。因為每一件產品都是手工制作,毫不雷同,圖案精致,色澤光潤,形態典雅,造型優美。凝視每一件產品,都被它細密的工藝,優雅的景致,生動的情趣,清新的畫面所震撼。在經濟大潮滌蕩的今天,能夠立足于天水,暢銷國內外,沒有獨特的藝術性,是根本站不住腳的。那么到底是什么使“飛天雕漆”藝術在全國各種雕漆藝術品中立于率先地位呢?

一,技藝精細,手法多樣。
首先,“飛天雕漆”技藝與全國其他地方漆藝相比,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其他地方的雕漆是把軟玉刻好后鑲嵌在器物表面,而“飛天雕漆”技藝是先利用繪畫的手法畫出圖案,再用刀剔去漆皮,使生漆和于純天然的礦物顏料中,根據畫面的需要去填補顏色。填色后,用魔石和木炭進行打磨,磨出原圖案,再用手掌上抹上清油(胡麻油)及青磚粉進行磨檫,通過一系列繁雜的工藝后,生產出的產品,色彩飽滿,亮麗奪目。比如由工藝美術大師巴忠天設計,高級技工朱曉玲、王紅等人制作的《四扇花鳥》,圖案設計借鑒了現在工筆畫,構圖飽滿大方,色彩對比強烈,將“畫”與“磨”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畫面色調明朗深沉,立體感強,表明光滑明亮。在作畫過程中,根據畫面內容的需要,采用漆粉、螺鈿、蛋殼、鮑片等材料鑲嵌,使畫面層次更加豐富,最后,經打磨并罩上透明漆,用細瓦灰與生油推光。制作將漆藝特有的肌理美感同繪畫的色彩與層次有機結合,使漆的語言與繪畫生動細膩的層次得到了完美的詮釋。整個作品高貴典雅,古樸渾厚,富麗堂皇,給人一種特別的美感。 其次,“飛天雕漆”技藝流程復雜,手法多樣。
就手法而言,有鑲嵌、雕填、描金、平磨、彩繪、螺鈿、描金、胎花、印錦、脫胎、刻灰、絨金、堆金、研磨等。所以像大型座屏,往往需要好多手法和工藝流程,一件產品從設計到成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如《國色芳馨》,選用有色貝殼,巧用貝殼的天然色澤,紋理形狀,經精心設計,通過剪取、車磨、拋光、雕琢、堆貼、粘貼等一系列的工序,將國畫的神韻,刺繡的空靈,玉雕的質感,珍珠的光澤輝然天成的融為一體,圖案色彩豐富,自然生動,清新靈韻,高貴雅致。就這件作品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慢工出細活,我們不敢急,也急不了”。周主任微笑著說,“剛才你們問我哪些產品獲過獎,其實我們的每一件產品幾乎都獲過獎。”是啊,能不獲獎嗎?“飛天雕漆”之所以成為珍品,在于它的每件成品都要經過木工、漆工、石刻工、鑲嵌工、描金工的苦心制作,一件屏風和一張沙發需分別經一百一十三道和一百八十五道工序。講究的雕漆臺面,要反復刷漆三、四十遍,僅漆層就達數毫米之厚。雕漆的生產周期長,最快的也得四個月,有的要半年,甚至一年多的時間。

二,取材豐富,頗具歷史文化底蘊。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一切藝術都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雕漆藝術之所以被千家萬戶所喜愛,不僅僅是其工藝精細,更為重的是要富有文化氣息,使其獨具特色,頗具美的享受。座屏《八仙過海》,是家喻戶曉孺婦皆知的神話故事,通過八位神仙夸張而逼真的造型,彰顯各自的本領。人物采用玉石高浮雕等表現手法,層次豐富細膩,每個人物神態,生動形象,寓意深遠。屏風《金陵十二釵》取材于名著《紅樓夢》,采用牙雕和石刻的藝術手法,選用牛骨和青田石精雕細刻,人物形象風流遺韻,翩然可愛,且造型各具特色,暗含悲苦。細觀之,好像每個人物帶著苦難的命運猶然向我們走來,讓人黯然失神,使人不得不痛恨腐朽的社會制度。還有取材于我們甘肅敦煌壁畫的《飛天伎樂圖》,項飾瓔珞,手帶環鐲,腰系長裙,肩繞彩帶。有的雙手合十,有的手持蓮花,有的手捧花盤,有的揚手散花,有的手持箜篌、琵琶、橫笛、豎琴等樂器,朝著一個方向繞窟飛翔。其姿態多樣,體態輕盈,飄曳的長裙,飛舞的彩帶,迎風舒卷。飛天四周,流云飄飛,落花飛旋,動感強烈,富有生氣。四掛屏《梅蘭竹菊》彰顯我們這個民族始終臨危不屈,逆境圖強的精神,座屏《清荷圖》則蘊喻每個喜愛者和收藏者的忠貞不渝品德。更讓我喜歡的是幾幅《萬里長城》的座屏,每一幅不盡相同。我很納悶,周主任給我們講解到,我們每一位設計者每次都在極力抓住長城的著力點,猶如飛舞的巨龍,要體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所以每次制作都在創新,不落舊套。其實我們“飛天雕漆”也正是在走這條路,在眾多的雕漆藝術中,才立于不敗之地!

三,藝術源于生活,更要走進生活。
藝術的靈魂是生活,離開生活就失去藝術的價值。“飛天雕漆”就是為豐富我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而創作的。走進天水市政大廳或賓館大廳,你都能看到古樸大氣,精美絕倫的大型雕漆座屏。《麥積煙雨》,《祁連風光》等座屏展現我們隴原大地的壯麗山河,旖旎風光。最能走進千家萬戶的是妝盒,箱子,柜子,餐桌,茶幾座椅等。工藝精細,品種繁多,牙雕鑲嵌精致優美,描金彩繪細膩逼真。古樸中方顯雅致,典雅中走向生活。今天熱愛生活的人們在家居裝飾時不僅追求現代時尚,更多的是比拼文化藝術素養,而“飛天雕漆”古色古香,文化藝術底蘊深厚,故而為尋常百姓家所鐘情。這也是“飛天雕漆”回報社會,感恩社會以及不竭的創作源泉。
說到此,突然想起佇立于展廳內高大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塑像,這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我國雕塑藝術大師劉開渠先生指導,十幾位技藝精湛的老藝人,懷著對偉人無比崇敬的心情,采用極為復雜的脫胎漆藝,耗時兩年多才制作完成的。其高三米,目光睿智,身驅偉岸,情態逼真,表現了一代偉人經天緯地的風采。此作品已成為“飛天雕漆”藝術的鎮館之寶,工藝之精湛,造型之優美,實屬國內脫胎漆藝絕無僅有的精品。
“飛天雕漆”,有著詩一樣的意境,夢一樣的希望,裝飾著我們豐富的物質生活和美麗的精神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