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 加快發展 努力構建和諧秦州
——訪中共天水市秦州區委書記張健
開欄的話: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圍繞“十一五”規劃,貫徹落實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各縣區有哪些新打算、新舉措?本報從今日起開設“縣區領導談發展”專欄,刊發各縣區領導暢談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發展思路和措施的專訪。
秦州區是我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如何進一步加快發展,發揮區位優勢,體現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市委常委、秦州區委書記張健日前就此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張健說,積極推進全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是廣大干部群眾的迫切愿望,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科學分析和準確判斷今后一個時期我區加快發展面臨的形勢,牢牢把握發展的方向,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搶抓機遇,加快發展。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全面提升經濟綜合實力。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抓好40個示范村和160個推進村的新農村建設。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大力發展高效農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進一步發展壯大林果業,做大做強畜牧業和蔬菜業等傳統優勢產業,積極發展新型特色產業,壯大產業規模,形成優勢產業基地和優勢產業板塊。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努力擴大勞務輸出規模,提高勞務收入。進一步加快東十里工業示范區和暖和灣工業片區的開發建設,完善基礎設施,積極引進市場前景好、帶動作用大、市場競爭力強的財源性項目入駐園區,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園區聚集,把工業園區打造成全區工業發展的平臺。
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高城鎮化水平。按照市上“中心開發、兩翼突破”的總體要求,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強民居保護、強化城市管理作為重點,突出抓好城市美化、綠化、亮化、凈化、硬化,加快實施城市道路改造、街區整治、垃圾清運、路燈建設、公廁建設和小巷道治理等便民利民項目。組織實施好飛將廣場、秦州垃圾處理廠建設等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積極配合市上實施好“三城一線”(天河城、伏羲城、瀛池城,藉河風情線)、天水會展中心、天水博物館、文化娛樂中心等重點建設項目,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以公路建設為重點,積極配合建設寶天、天定高速公路,加快區鄉道路的改造和鄉村道路建設整修工作,延伸通達里程,提高暢通能力;以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配置和流域治理為重點,抓好梯田建設,實施黃土高原淤地壩工程、藉河示范區二期和“長治”七期工程。
堅持科教興區戰略,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深入實施“十大科技工程”,大力推廣科技特派員制度。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快城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覆蓋全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突出抓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書屋、社區文化室等建設。
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繼續深化以產權制度改革為主的企業改革,圍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把工作重點放在改制企業的規范運行和加快發展上。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進一步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完善和提高鄉鎮職能轉變工作,提升鄉鎮服務管理水平。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工作力度。堅持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招商引資為重點,以主動承接東南沿海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為契機,挖掘政策潛力,以創新的思路和辦法,抓住各種機遇,用足用活政策,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投資項目和國內外知名企業、民間商會的合資合作。要進一步加強項目管理,全面落實項目推進制、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質量終身制和責任追究制,完善項目管理和投資、督查、監測服務平臺,建立健全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項目建設機制。

圖為張健(配圖:天水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