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外宣辦 彭高峰)“中央一號文件又說強農惠農的事。政府再強科技支撐,保障農產品供給,對我們是難得的機遇。”秦州區一農資商品經營店業主告訴記者,“農民種植積極性高了,對科技更加重視,農資商品銷售也勢頭良好。”
記者看到,春節才過,而這家農資商品店生意就很紅火。前來購買化肥的劉先生說:“要提前買好化肥、地膜,到種地的時候就不愁斷貨。”在他身后還有兩三個拉架子車等著買貨的人。其實他們不用發愁會斷貨。記者在隨業主提貨時從倉庫看到,化肥、地膜等農資產品堆碼很多。之前記者還從供銷部門了解到,秦州區始終高度重視農資商品儲備工作,目前全區已儲備化肥8100標噸,地膜10噸,各種農藥36噸,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能夠保證今春用肥需求。
農民春耕備種的熱情空前高漲。記者在采訪中順路看到,有些山頭雖然還覆蓋著積雪,但田野里隨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有拉架子車往地地送糞的,有掮著鐵鍬在地邊經過的,有修整地埂和哇壟溝渠的……
去年一年,該區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實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3678元,同比增長15%。有效帶動了農民科技種田、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采訪時了解到,秦州區平南鎮部分村的農民去年種植向日葵套大蒜嘗到了甜頭,今年才剛過春節,就已經有好多農民謀劃著今年的種植。去年種植了的,今年想再多種;去年沒種植的,今年也想種植,就先到那些去年種過的農戶家中去學習取經,向他們打聽種植的相關技術的程序。平南鎮富陽村農民富榜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他種植向日葵套種大蒜,一畝地產近3000斤,純收益達2000元,比種大糧翻了一翻。另外除播種和采收他幫幫忙,中間有女人娃娃經管,他還能騰出身子打工。今年他還想再多種幾畝。”
沐浴著“中央一號文件”的春風,秦州區立足于增加農民收入,著力在“三農”工作上下功夫、求突破,進一步加強科技投入,為廣大農民提供科技指導和服務,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2月初,該區就啟動了2012年旱作農業頂凌覆膜技術培訓,近期組織70余名科技特派員開展現場技術培訓會,發放農業雙壟溝播技術資料200余份,同時對每位參加培訓的人員進行了現場答卷考試和面對面解疑釋惑,真正使受訓的農民掌握技術。隨著季節變化和種植需要,該區將派出科技特派員分赴各鄉鎮,蹲點指導農民種植,按照“兩大品牌”、“三大區域”、“四大產業”的部署,集中力量抓好13個優勢產業片帶開發,全面提升全區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著力使“科技”和“產業”成為帶動該區農業提質提速發展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