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高地” 建設“四大區”
秦州區奮力推進經濟社會率先跨越發展

。ㄇ刂輩^外宣辦 彭高峰)記者從剛剛勝利閉幕的區委七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上了解到,秦州區對當前和今后工作提出了新思路和新目標,對具體工作進行了再安排、再部署。
該區當前和今后工作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是:緊緊圍繞“率先跨越發展,建設首善之區”的總要求,緊扣省委提出的“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牢記“建設幸福美好新秦州”的重大歷史使命,統籌當前與長遠,科學發展,率先跨越,開放開發,富民強區,爭創一流,更加注重拓寬發展空間,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更加注重激發發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發展成果,著力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努力打造文化旅游高地、特色產業高地、商貿物流高地、人才聚集高地,建設特色優勢產業強區、宜居宜業宜游名區、隴東南商貿物流大區、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中心區,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正確認識當前面臨的形勢,牢牢把握發展機遇,著力破解四大制約瓶頸,實施四大發展戰略,砥礪奮進,攻堅破難,緊緊抓住牽動全局的關鍵環節,找準工作的突破口,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凸顯亮點,全力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大力培育新型產業,提升區域經濟發展實力。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著力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現代裝備制造業為骨干的新型工業體系,大力發展園區經濟,進一步加強對區域內工業項目建設、用地、籌資融資等方面的協調服務和對重點優勢骨干企業、成長型企業的扶持服務,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推動工業經濟提質提速發展。大力提升農業生產規模,依托藉河流域、西漢水流域、白家河流域三大區域,集中力量抓好古集梁農業綜合開發區等13個優勢產業片帶開發,做強林果、畜牧、蔬菜、中藥材四大產業,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不斷發展壯大商貿物流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積極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全力推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式發展。
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增強率先跨越發展后勁。始終保持項目建設的強勁態勢,加大項目爭取和建設力度,以大項目好項目拉動大投資、培植大財源、支撐大發展。在項目爭取上要跑得更快,緊盯基礎設施、優勢產業、生態建設、民生工程、社會事業等投資重點領域,精心謀劃編制、申報一批大項目,把一項項支持政策變成一個個具體的項目,爭取更多重大項目得到國家和省上的批復立項。在項目實施上要盯得更緊,嚴格落實項目工作目標責任制,做到“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筆資金、一個機制、一抓到底”。在項目管理上要做得更細,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嚴把項目立項關、設計施工關、工程監理關和竣工驗收關。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全力以赴穩定和擴大就業,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積極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網絡,著力解決低收入群眾住房困難,扎實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提高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水平。

努力維護社會穩定,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善于發現矛盾,最大限度地把社會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認真落實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責任倒查機制、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機制、社會輿情定期分析機制和疑難信訪案件化解機制。認真貫徹《秦州區社會管理2012-2015年工作規劃》,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集中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突出抓好“聯村(社)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不斷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積極落實省委提出的小額貸款業務、融資擔保服務、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培訓、貧困家庭勞動力輸轉、鄉村公路建設、公共衛生室及文化活動室、“兩委”辦公服務場所、村級商貿綜合服務社“八個全覆蓋”,辦好村級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危房改造、閑置土地有償流轉、村內孤寡老人的生活和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為貧困村0-3歲兒童捐贈營養包“五件實事”。按照市委突出抓好“一縣(武山縣)一鄉(中梁鄉)40個村”為重點的示范點工程建設的要求,著力打造一批鄉鎮、街道“雙聯”行動示范點。積極總結先進事跡以及典型經驗和做法,堅持抓點帶面、整體推進,不斷把聯村(社)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引向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