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車穿過由公路兩邊柳樹搭建的“綠色長廊”后不久,就到了秦州區牡丹鎮牡丹村,正趕上逢集日。牡丹村也是牡丹鎮政府的所在地,在熙來攘往的街邊,記者注意到有一頂藍色的帳篷,進去后看到里面有大量的半夏正在烘干。
據了解,這是牡丹村大面積推廣中藥材種植后的成果,藍色的帳篷是重慶太極集團的收購和加工點。據牡丹鎮魏書記介紹,牡丹村今年和重慶太極集團通過土地流轉簽訂了300余畝的合約,用于中藥材示范種植,目前主要種植黨參、半夏、冬花等,而在藥材種植過程中,播種、除草、噴藥、采收、加工等多道程序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這為土地流轉后的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牡丹鎮曾是秦州區西南產糧大鎮,傳統農業在這里根深蒂固,近年來,隨著我市農村發展形勢的變化,該鎮轉變工作思路,尤其是今年以來“藥材鋪川、洋芋上山、適地建園、規模養殖、勞務帶動”的特色產業發展已見成效。在牡丹村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該村通過土地流轉調整了農業結構,在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的同時,還積極舉辦藥材種植培訓,讓村民學會了整套的種植技術,在中藥材種植中僅小拱棚半夏每畝的收益就達到4萬余元。
在牡丹村無論是鎮領導、村干部、村民,說的都是如何發展特色產業,想的都是牡丹村的未來。村民姚小兵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15畝地,而他最終理想是借著政府對特色產業扶持的東風,通過土地流轉再承包300畝地種植皂角。他告訴記者:“現在市面上皂角每公斤56元,并且供不應求,種植皂角無蟲害、花勞力少,若成規模成氣候,也很有發展前景。”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牡丹村創新思路整合資金,大力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文化墻建設,今年以來共投入資金60余萬元,實現了村莊整體風格的美化亮化,并發動群眾2149人次,出動機械車輛36臺(次),清理垃圾89.6噸。通過整、改、建、管,一幅山明水秀,生態優美,人居和諧,小橋流水的美麗鄉村雛形已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