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秦州區將培育和發展農民合作組織作為推動精準扶貧、農業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積極創新現代農業發展體制模式,探索出了政府支持指導、部門聯動服務的合作社發展機制,不斷壯大提升富民增收主導產業,切實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截至目前,全區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425 個、家庭農場36個、聯合社2個、聯合會1個,其中國家級示范社8家、省級示范社 12家、市級示范社25家、區級示范社66家。注冊資金85324萬元,成員 20845人,幅射帶動3.9 萬農戶,其中貧困戶1.2萬戶,實現了合作社數量質量雙提升。
一是夯基礎,優化發展環境。堅持將培育發展農民合作社作為“三農”工作的重點,推動精準扶貧工作走向深入,帶動貧困群眾實現增收目的。組建專門機構,強化機制保障,成立合作組織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確定農經人員為合作社輔導員,強化對全區各類合作社的指導、協調、服務和監督。目前,全區已發展合作社輔導員22人,形成了“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親自抓、農業部門具體抓、各個部門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堅持政策推動,連續三年以區委一號文件出臺扶持農業產業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政策。2013年出臺《秦州區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獎勵辦法》,每年由區財政預算安排500萬元用于經營主體土地流轉獎勵;2014年出臺《關于加快全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意見》,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創建、產品認證、土地流轉等方面財政的獎補進行了明確規定,為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建立農業產業化示范園、農業科學發展示范點創造大園區、大產業發展平臺,吸引更多合作社來園區發展。
二是強措施,穩步推進發展。充分發揮典型社的引領示范作用,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組織宣傳車等形式,廣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為合作社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邀請電視臺、報社等媒體對30多家部、省、市級示范社合作社進行宣傳報道,介紹合作社發展經歷,對比經營收益,提高群眾對合作社的認知度,使合作社發展學有榜樣,比有方向。狠抓社員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業務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先后舉辦畜牧養殖“新型農民教育培訓”班6期 100人次,普通成員培訓班26期3255人次,為合作社持續穩步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搶抓全省“農社對接”試點城市機遇,采取“基地+直銷店”、 專車配送、專人銷售的模式,以低于市場價15%以上的價格將蔬菜直供到店,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減少流通環節,緩解居民“買菜難”和“買菜貴”現象。截至目前,已有35個合作社在社區設立了直銷點。堅持標準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合作社為成員統一供應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生產管理,將盈余的60%按交易額返還成員,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成員生產積極性。2014年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經營收入1.66億元,成員人均收入6500元,比非成員高出25%。組織引導合作社參加省內外農產品展覽展銷會,利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服務平臺,建成合作社網站40個。及時發送生產技術、產品銷售等方面信息,指導社員種養、幫助社員經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建設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
三是定標準,開展“五化“建設。圍繞生產標準化,引導合作社制定規范的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推行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標準化生產、統一質量管理、統一銷售,提高產品品質,降低經營成本,精準扶持貧困群眾,實現農民增收。圍繞經營品牌化,引導合作社創建自主品牌,注冊產品商標,開展產地、基地認證,打造品牌優勢。已成功注冊羅玉大櫻桃、華表牌雞蛋等8個商標,增強了合作社發展活力和品牌競爭力。圍繞管理規范化,以規范農民合作社產權結構、治理結構、生產經營、利益分配、財務制度為重點內容,對各級示范社建立目錄進行分類指導,實行動態管理,引導創建示范社。圍繞社員知識化,聯合科技、畜牧、科協、林果等部門,多方聘請省內外果蔬、畜牧專家深入合作社開展培訓,走進田間現場進行技術指導,為社員答疑解惑。先后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赴山東、河南、蘭州、內蒙等地培訓交流,進一步加強合作理念,提高社員生產經營水平,增強脫貧致富能力。圍繞產品安全化,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對主要農業投入品實行統一采購供應,建立進出臺帳,做到產品生產過程有記錄、有完整檔案。組織合作社開展生產基地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目前,實施生產質量標準的合作社1個,農產品質量認證9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3個,綠色食品3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3個。
四是創特色,促進改革升級。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型、專業大戶牽頭型、科技人員創新型、婦女創業聯動型等多種組建模式和生產型、銷售型、加工型、產貯加銷一體型、專業技術服務型等合作模式,切實幫帶貧困群眾增加收入。合作范圍由初期的村內、鄉內合作,發展到跨鄉、跨區合作,有效地促進了“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產業扶貧格局形成。積極引導經營主體進行土地流轉,大力開展土地出租、互換,嘗試土地和技術入股,探索土地流轉新途徑,有效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形成土地流轉良性循環。目前合作組織流轉面積8.9萬畝,占全區土地總流轉面積的52%,積極搭建技術服務平臺,大力推廣普及生豬快速育肥、土雞快產蛋等新技術、新品種,進一步提高合作社專業化、品牌化經營水平。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黑色地膜覆蓋、大櫻桃防霜大棚等技術設施應用,有效抵御自然災害,增加農民收入。采取參加省內外產品展示展銷活動、與超市進行聯營合作等方式,不斷開拓營銷市場。聚鑫蘋果種植合作社在2010年北京昌平蘋果擂臺賽會上獲得了新優品種三等獎,2012年獲得省農牧廳優良品種二等獎,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