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ㄇ刂輩^外宣辦 辛志鋒)秦州區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市委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牢牢把握新常態下“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趨勢特征,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更加注重質量效益,加快推進制度創新,堅決破除陳舊體制機制障礙,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引再創新,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積極引導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不斷健全完善科技服務和示范體系,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深入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引導企業增加科技研發和創新投入,不斷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創新平臺建設,支持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政府在推動創新中的作用,強化創新相關政策的統籌協調。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完善科技創新獎勵,引導科技資源合理配置。鼓勵和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技資源共享、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廣。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實施更開放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
拓展開放型經濟發展空間。深度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依托關天經濟區戰略平臺,充分發揮交通樞紐、區位生態、產業資源、歷史文化等優勢,著力把秦州打造成向西開放的重要節點城市。深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關天經濟區城市間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區域合作組織和重大節會活動,充分利用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節會,加強與周邊相鄰城市的交流對接,注重強化產業合作,建立區域間經濟技術、產業合作和文化旅游合作項目,持續深化交通、工業、文化、商貿等領域的協同協作,推進建立跨區域的信息、技術、金融、市場資源共享機制,實現互利合作共贏和自我能力提升。加快對外貿易創新發展,鼓勵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特色農產品等擴大出口,逐步參與全球產業鏈和產業分工,由以往被動型貿易逐步轉向主動外向型經濟發展。堅持以服務業為重點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在旅游、文化、休閑、娛樂等方面,以對內開發帶動對外開放,激發競爭活力和需求潛力,為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拓展新空間。
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和機制。實施優進優出戰略,瞄準國際國內發達地區,緊盯國內500強和行業龍頭,更加注重擇商選資,引進一批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項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準確把握招商引資新動向,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主動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積極尋求與發達地區的戰略合作,引進集約用地型、優勢互補型、高端制造型、填補空白型項目,提高招商引資質量效益。轉變招商引資思路,突出引“高”、引“新”、引“強”,大力引入綜合實力強、科技含量高的企業集團參與我區特色優勢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等項目,推動招商引資向高端產業邁進。創新招商引資方式,以優勢資源為依托,開展委托招商、中介招商、互聯網招商、概念招商、并購招商,促進招商引資市場化、專業化。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嚴格項目“五項”制度,加大項目監督管理,完善項目推進機制,確保項目建設順利實施。創新和拓寬項目融資渠道,加快投融資平臺建設,采取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發展機制和“BT”、“BOT”等建設運營模式,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廣泛吸引民間資金、社會資本參與項目開發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提升投資發展軟環境。
深入推進各項重點改革。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實施政府“三清單一網絡”制度,推廣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構建多層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加快農村土地“三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探索開展土地經營權和宅基地抵(質)押貸款試點工作。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引進發展民營銀行、保險公司、村鎮銀行等多種類型金融機構,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運用,發展普惠金融,增強金融機構支持服務農村、服務基層、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堅持運用市場化理念,促進要素合理有序流動,優化企業發展環境,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