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鎮是牡丹仙子在當地種植牡丹花的美好傳說而得名。長期以來當地人有在自家庭院種植牡丹的傳統和習慣,牡丹花只是一種供人觀賞的普通花卉而已。去年以來,牡丹鎮按照“產業興農、產業富農”的發展思路,引進天水寶峰山牡丹有限產業公司,在當地種植觀賞和油用牡丹,建設萬畝牡丹園,牡丹這一普通的觀賞花卉成了強農富民的新型產業。
在牡丹園種植基地,覆有地膜的梯田層層疊疊,去年栽植的2000畝油用牡丹從山腳盤繞到山頂,高低錯落的地膜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雖說是初春時間,但是一株株牡丹充滿了生機,發出了新芽。
天水辰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德福說,今年的油用牡丹長勢非常好,因為去年的雨量比較充足,現在基本是百分之百的發芽。

牡丹鎮種植牡丹的歷史比較久遠,當地農民有種植牡丹的習慣,無論是土壤還是氣候條件比較適宜牡丹種植。
牡丹鎮鎮長于永平說,油用牡丹是一種新興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三高一低”的特點:第一個是高產出,五年生的油用牡丹畝產達300公斤;高出油率,含油率達22%;高品質,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達92%;一低就是說耐寒耐旱耐貧瘠,一年種百年收,成本低。
萬畝牡丹園項目打算分三期建成,去年除了栽植2000畝油用牡丹外,還栽植了100畝觀賞牡丹,今年和明年分別計劃栽植油用牡丹4000畝。為了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牡丹鎮從征地到基礎設施建設做了大量工作。
于永平說,一是委托村委會以60到300元的價格,對規劃區域內的土地進行了流轉;二是銜接水務部門,對園區內的土地進行了平整,打通了園區內外的所有農路;第三是爭取扶貧項目,對規劃區域內的7公里砂化路進行了整修。
在企業和農戶的關系上將采用企業栽植和貧困戶承包的方式,由企業免費提供苗木,農民承包種植,企業統一收購,統一銷售,或者后期進行深加工,達到企業和農戶雙層收益的目的。
于永平說,一是通過土地流轉,增加群眾的財產性收入;二是該項目的實施,可為當地群眾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能夠增加群眾的工資性收入;第三是項目建成以后,形成“牡丹花海”景區,能夠帶動木門道、寶峰山、白衣寺文化旅游第三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