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秦州區雙聯行動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區委決策部署,堅持把雙聯行動作為助推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平臺,統籌精準脫貧、小康建設幫扶重點,把力量聚焦到建檔立卡的幫扶對象上,把任務聚焦到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實上,把幫扶重點聚焦到增加農民收入上,強化駐村幫扶工作隊作用發揮、強化單位聯村干部聯戶幫扶責任落實、強化典型推動示范引領、強化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強化協調指導督查考核,加快主導產業向規模發展推進、基礎設施向片帶建設推進、環境整治向貧困區域推進、農民教育向提升素質推進、公共服務向綜合配套推進、全力推動雙聯行動向縱深發展,為加快全區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該區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堅持“重在聯、貴在為、深在制”要領,全面落實“八大任務”、扎實推進“三大工程”,進一步深化“百聯千扶萬幫工程”,堅持把雙聯行動幫扶任務融入精準扶貧政策措施落實,組織各級雙聯單位、雙聯干部和駐村幫扶工作隊從各聯系村的實際出發,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強化工作措施,扎實開展“十抓十見效”活動,在加快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步伐上體現幫扶成效。
一是抓“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引領群眾脫貧致富上見成效。緊緊圍繞“兩學一做”活動,以“千聯萬幫強堡壘、脫貧一線創先鋒”活動為抓手,積極開展聯村單位黨組織與聯系村黨組織結對幫扶活動,繼續幫助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抓好黨員教育培訓,切實提升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及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

二是抓群眾教育,在弘揚村風民風正能量上見成效。要教育引導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心,要繼續開展好以提升村民法制觀念為主的“法律服務直通車”活動,把法律法規送到群眾家門口,積極引導村民學法、懂法、用法、守法;積極開展“好家風、好媳婦、好公婆及孝親敬老”等模范評選活動,樹新風、揚正氣,傳播正能量。

三是抓環境整治,在村容村貌整潔上見成效。積極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和“整潔村、整潔戶”評選活動,在村莊設立垃圾固定投放點,建立村內衛生管護及垃圾清掃清運制度,教育引導群眾在搞好自家衛生的同時積極參加公共衛生環境的清掃。

四是抓合作經濟組織培育,在壯大富民產業上見成效。深入實施“培育產業促增收”活動,按照“片帶化發展、整流域推進”的要求,組織群眾成片成帶加快建設以“果品、蔬菜、畜牧、中藥材、勞務”為主的致富產業;加大培育本村致富能人、組建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力度,實現有貧困人口村合作經濟組織全覆蓋,進一步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促進貧困群眾依靠產業脫貧致。
五是抓貸款資金運轉,在突出資金使用效果上見成效。積極幫助貧困戶出點子、想辦法,合理使用扶貧貸款和村級互助資金,切實將資金使用在貧困戶發展生產和增收致富上,努力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六是抓基礎設施建設,在補齊農村發展短板上見成效。按照“缺什么、爭取什么”的原則,積極爭取建設項目,補齊基礎設施薄弱的短板,提高貧困村公共服務能力;從影響和制約聯系村長遠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入手,幫助協調爭取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和科、教、文、衛等基本公共服務項目,集中力量推進基礎性、公共性、民生性項目建設,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和計劃辦理的事項,及時進行歸納梳理、交辦落實,并進行“銷號管理”、督辦反饋。

七是抓精準培訓,在提高群眾勞動技能水平上見成效。根據群眾需求,結合主導產業發展、提高外出務工能力,因地制宜推廣普及農業新成果新技術,組織開展烹飪、家政等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力爭每戶有一人以上掌握一門致富技術,至少有一個科技明白人。

八是抓典型引領,在凝聚發展合力上見成效。大力開展“爭排頭當標兵?秦州發展齊奮力”活動,總結推廣雙聯行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成功做法,深入挖掘總結農村致富能手、土專家、田秀才等帶動群眾脫貧的典型,并采取召開現場會、開展宣講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各級雙聯辦要定期向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提供宣傳報道線索,及時全面客觀地宣傳報道雙聯行動和精準脫貧工作中的典型經驗做法和成績。
九是抓幫聯隊伍建設,在提升服務群眾能力上見成效。各雙聯單位要進一步加強雙聯辦力量整合,大力開展干部日常教育及管理,選派一批業務能力強、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采取“傳、幫、帶”的方式,組建若干幫聯小組,分期分批帶領年青干部進村入戶有效開展工作,在努力提升服務群眾及幫聯效果上見成效。
十是抓督查考核問責,在完成年度脫貧任務上見成效。嚴肅落實干部輪流駐村制度和干部入戶制度,充分發揮駐村幫扶工作隊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進程中的主體作用,靠實駐村幫扶工作隊責任,嚴格落實全年到村220天、駐村160天以上的工作要求,加大督查考核問責力度,區委雙聯辦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全面督查和重點抽查,每月1次明察暗訪、每季度1次集中督查,派出單位每季度1次回訪,年底進行1次集中考核,確保聯村單位、駐村幫扶工作隊和聯戶干部下得去、住的下、干事有成效,全面完成全區2.1萬貧困人口、34個貧困村整體脫貧的任務。